緣深緣淺,皆是因緣。
跟陳凱希先生熟絡緣於2018年,當時莫順宗校長主編《馬新慈善家》,負責撰寫陳先生一章的黃永寶教授不諳中文,我成為她多次訪問和查閱文獻的橋樑。當是這一份因緣,我對陳凱希先生一生奉獻於這塊土地的事蹟,多了一份深刻的理解。
ADVERTISEMENT
對我輩而言,陳生堪比大時代產生的巨人,一如他挺拔剛勁的身影,想必也曾撐起了一個時代的脊柱。時過境遷,今日再次閱覽他的政治生涯,他的民族關懷,他的企業理念,他心繫的同道朋友,無一不立足於追求平等和跨族群文化的立場之上。他的文化和公益事業,也都充分體現在人道主義的精神內涵之中。
在絕多數人知曉陳生的社會活動和慈善事業中,反叫我不斷反芻的其實是他在人情上的方寸拿捏。2018年,《馬新慈善家》在北京的推介,其目的在於走出國門,讓更多人知道馬新華人自過去至今,為華文教育和文化默默奉獻的慈善家。當時年屆80高齡的陳生在家人陪同下,與多位慈善家和新紀元同仁隨之前往,給予我們無限支持。場裡場外,陳生道謝不斷,該致謝的何不是我輩?
在此之前,也是我在馬來西亞華文作家協會(作協)擔任理事這些年,多有看見陳生出席作協舉辦的活動,亦不時聽聞資深理事說道,陳生很掛念作協的老朋友。2015年,第一屆海鷗文學獎在他的支持下誕生,歷屆下來培養了不少青年寫作人。這些年已成為作協課程品牌的“深耕文學創作課”從作家課程系列、與報館合作開闢文藝園地、專題發表、集結出版、文學講座、推介作家作品、馬華作品翻譯課等等,皆是在海鷗基金會的支持和鼓勵下一點一滴開展成型的。這隻翱翔在馬來西亞天際下的海鷗,早已領著大夥從企業連鎖飛躍至文學的穹蒼了。
希望後人永遠惦念愛妻
2018年,詩人曾榮盛帶領新紀元中文系學生在“懷念烏士曼阿旺晚會”朗誦烏士曼阿旺的3首中譯詩歌——Salam Benua(問候大地)、Pemuda dan Gadis Tionghua(致華族男女青年)和 Duri dan Api(刺與火),深獲好評。詩人烏士曼阿旺是陳生在海鷗集團的親密戰友。是夜,陳生也在場,看著年輕一代向畢生追求平等的馬來愛國詩人致敬,想必陳生那一刻是欣慰的。
我輩生於晚,那些千秋故事必須載入史冊。對於陳凱希先生一身功名,特別是他為華人社會的付出,點點滴滴彙集成流,即可以成為馬來西亞華人史一章。黃永寶教授撰寫他的事蹟成就時提及,他未名列華商富豪榜上,也未曾冊封任何頭銜,確實,他就是他自己,踏踏實實地走過一生。
2019年,陳凱希先生宣佈捐獻10萬令吉予新紀元研究生院,成立“陳凱希和陳秀英研究生獎學金”,旨在鼓勵高校推展跨族群、跨文化之華人研究。陳生說過,此獎學金以他和愛妻聯名別具意義,除了紀念一份鐵漢柔情之外,他更希望後人永遠惦念這位曾對民族和性別平等奮鬥一生的女性。
陳生出殯之日,原是我門下研究生嚴秋霞博士論文報告,論文其一研究對象正是陳秀英女士。一個月前,我和秋霞通過Zoom雲端會議,陳生則默默坐在視頻裡頭,靜聽討論,偶爾若有所思,又俯首笑看。如今回想,彷彿他已告訴晚輩你我,他的一生,牢牢緊緊,勤勤懇懇,過去與未來,皆當下不負。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