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網
星洲網
星洲網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網 Newsletter 聯絡我們|星洲網 聯絡我們 登廣告|星洲網 登廣告 關於我們|星洲網 關於我們 活動|星洲網 活動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財經

|

國際財經

發佈: 4:49pm 21/03/2022

中國

LPR利率

中國

LPR利率

中3月LPR利率不變 市場意外

‧北京21日訊)中國人民銀行公佈3月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顯示,1年期利率3.7%,5年期以上利率為4.6%,均與上個月持平,追隨3月中期借貸便利(MLF)操作利率穩勢。

連續第2個月維持

這也是LPR連續第二個月維持不變,在官方強調穩增長,上週三金融委緊急救市的背景下,此舉出乎市場意料之外。

ADVERTISEMENT

今年1月,人行不對稱下調LPR——1年期LPR下調10個基點至3.70%,為連續第二個月下調;5年期以上品種報4.6%,較前值下調5個基點,這也是該品種LPR21個月以來首度下調。

2021年12月,中國人行將1年期LPR報價下調5個基點,至3.80%,為20個月後首度下調;但5年期以上品種保持不變。

上一次LPR同時下調是在2020年4月20日,當時也採取了不對稱下調形式:1年期下調20個基點、5年期以上下調10個基點,下調後分別報3.85%、4.65%。

上海一私募基金研究人士說:“還是緊跟著MLF利率,金融委會議後下調預期突然很高,但事實證明人行還是保持了一貫的穩健作風。”

他並稱,後續LPR下調空間仍然存在,但還是要關注具體的基本面情況。

2月金融數據全面疲弱

2月金融數據全面疲弱,中國國內疫情形勢亦出現兩年來的最嚴峻局面,但中國人行依舊保持定力,3月MLF超量平價續做,此前高漲的降息預期落空。而前兩月經濟數據意外強勁,為政策提供了緩衝墊,人行繼續鎮定觀察形勢變化。

此前外電調查顯示,接近五成的受訪人士認為3月LPR有望調降,而為了進一步穩地產,對於此次5年期以上補調的憧憬升溫。有19位仍預期3月1年期和5年期以上LPR報價將與2月持平,追隨MLF利率錨穩勢,佔比略超五成;預期LPR將下調的受訪人士則對調整方式的分歧較大。

在中國股市大跌之際,中國副總理劉鶴上週三主持召開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專題會議,研究當前經濟形勢和資本市場問題。

關於房地產企業,金融委提出,要及時研究和提出有力有效的防範化解風險應對方案,提出向新發展模式轉型的配套措施。之後財政部明確,今年內不具備擴大房地產稅改革試點城市的條件。

專家:貸款利率已處低位

另外,人行表示,為維護銀行體系流動性合理充裕,21日開展了300億元(人民幣‧下同)的7天期逆回購操作,利率持平於2.1%。據此計算,單日淨投放200億元。

招聯金融首席研究員董希淼表示,3月LPR保持不變,原因可能有三。第一,從利率水平看,目前實體經濟貸款利率已經處於低位。第二,從外部環境看,先進經濟體正在收緊貨幣金融政策。第三,3月15日,人行在公開市場開展2000億元1年期MLF操作,中標利率持平在2.85%。

董希淼稱,一般而言,MLF如果未變,LPR調整的可能性較小。此外,3月人行也未進行降準等操作,銀行資金成本未有顯著變化,進一步調整資金利率的空間和動力不足。

打開全文

ADVERTISEMENT

熱門新聞

百格視頻

发布: 7:20am 29/03/2025
邱立本.语言的政治与政治的语言

中國新一代說流利普通話,破除三百多種方言限制。印度有七百餘方言,靠英文溝通,但說流利英文人口只有一成。中國語言政治的勝利,對比印度政治語言的失敗。

语言是最大的政治。一国只有统一的语言,沟通无障碍,才能凝聚民意。印度的现代化之路,就是被语言的“碎片化”拖了后腿,不仅方言多,文字也多。中国则是历史运气好,方言虽多,但却有统一的表意文字,可以超越“十里不同音”的隔阂。

印度独立后的现代化发展,长期滞后,很多去印度观光的各国旅客,都被那些脏乱的情况所吓倒,经济的发展也大幅落后于中国,背后是社会治理的失败,而治理的老大难问题,原因复杂,但各方都认为印度种姓制度的歧视,划地自限,是严重内耗。

印度最巨大的内耗是方言太多,起码七百多种,各说各话。政府承认的方言与文字也有22种。知识界和专业人士靠英文沟通,但能说流利英文的人不到人口一成。

印度一些政客长期自我忽悠,说语言混杂是文化多元化的表现,彰显印度民主。但经济学者的研究则指出,一国之内民众无法沟通,会拖慢经济发展的步伐。

中国也历经语言分裂之苦,全国的方言估计有三百多种,但中华民族的福气则是文字统一,自秦始皇以降,书同文的传统,不绝如缕。汉字成为多元民族的黏合剂。历史上,即便非汉族入主中原,也被汉字和儒家文化经典所同化,从元朝到清朝,外族统治者都进入了汉字的天地,元曲和清代的诗词,都丰富了华夏文明,康熙主导的《康熙字典》、雍正的《大义觉迷录》、纳兰性德的凄美诗词,都惊艳中华文化圈。

中国的方言纷杂,但依靠着汉字的联系,让全国民众都可以心灵相通,广东人和山东人讲话“鸡同鸭讲”,但却可以为同一首唐诗而共鸣。这也是世界史的奇迹。1949年两岸分治之后,政治价值南辕北辙,但在语言政策上都一致,都力求“语同音”,无论是国语还是普通话,注音符号还是汉语拼音,都是殊途同归,让两岸人民的交流没有障碍。

这都是中国比印度优胜之处,今天中国的新一代都能说流利的普通话。这样的“语同音”现象,其实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第一次。

中年以上的中国人,都记得多年前不同省份沟通的困难,发音不同往往导致各种的误会,但如今中国年轻人普通话标准,光听说话,往往分不清楚他们来自哪一个省份。这都是多年来“推广普通话”的结果,落实语音“全国一体化”。

今天印度不同地域的年轻人交流,常常有困难,识字率只有七成多,而中国识字率近九成八。这都是中国语言政治的胜利,也是印度政治语言失败的见证。

ADVERTISEMENT

點擊 可閱讀下一則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