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法律强制提高最低薪金,对员工来说,那相当于是“市价”的调整,而非自我“市值”上的提升。
在各大小企业里,会领着最低薪金的,无非就是企业基层的低技术要求的工作,例如清洁工以及生产操作员。这阶层的员工,在非智能工厂里,数量最多,对企业的人力成本也会有非常大的影响。
ADVERTISEMENT
站在社会的立场,提高最低薪金肯定是好事。多出来的几百块,首先会拿来购买以前买不起的必需品,以过上较完整的生活。若有余额,则会提升生活品质。所以,员工增加了薪水也将增加消费力。借着消费,钱分散到消费圈里。在消费圈里的商家们,也将提升收入。
所以,在经济学里就有一个悖论,叫节俭悖论(Paradox of Saving)。悖论说,家庭如果勤俭节约,国家经济不会蓬勃。国家经济若想蓬勃,家庭就得积极消费。这是一种要么国家富,要么家庭富的二选一。政府选择提升官联公司和官联投资机构的最低薪金,对小商家来说,暂时是个好消息,因为那代表了顾客群的消费力将会提高。
站在企业领导的立场,那不一定是好消息。因为薪水的提升是被动的,是被法律强制的。薪水的提升不与员工的表现或技术价值有成长上的正比。
所以,当法律强制提高最低薪金,对员工来说,那相当于是“市价”的调整,而非自我“市值”上的提升。当员工的心态定格于“必然”的,“应该”的,那这提升的了薪金,很大几率不会刺激员工提升工作表现。
这是很普遍的工作心态。当奖励是“必然”的,那人的表现不会提升;但若奖励是“条件”的,想获得奖励的人,表现必定会提升。
打个比方,当员工一开始就被告知每年一定会有一个月花红时,那员工在年终时也会维持一般的表现水平。而当员工被告知花红是看表现时,那员工在年终时就会更努力。
员工的生产力在不变的情况下,企业的支出却提升了。对财务部来说,性价比不好了,因为支出得更多而获益的却没改变。用计算机简单的算一下,这工作变贵了。与其花更多的钱来买没显着提升的工作量,企业一般上会考虑以科技取代人力。
毕竟,当几年的人力成本加起来等于一次过买台机器的价钱,企业更偏向于能翻倍生产量及品质稳定的机器。
对老总来说,那倒不如撤资,然后转移到其他科技水平更高或薪金更低的国家。
所幸,政府暂时不会开始要求微型企业及中小型企业配合最低薪金。在5月1日的期限里得提高最低薪金的企业,仅限官联公司及其他大公司。
当最低薪金得在所有企业里执行时,政府应该考虑在几年内允许中小型企业将增加了的人力成本,扣于企业所得税。同时间,提供更多的人力资源发展基金(HRDF)津贴供企业培训基层员工。这才是全面的政策。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