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交媒体或口耳相传的“防毒产品”,倘若有些闲钱,加上买了可以安心些,那只要不至于对健康造成潜伏伤害,钱是你的当然由你来做主,或者也可考虑用来购买一份《星洲日报》,不管报纸或电子报,在里面找到你所需的资讯包括防疫的正确知识。
ADVERTISEMENT
当冠病变种病毒Omicron在全球肆虐之际,在各行各业哀鸿遍野的情况下,却有那么一类产品是如此出众,甚至当疫情越严重,它的销售额就会更好。没错,就是一切与消毒有关的产品,只要产品功效沾上一点与消毒或防疫有关,那就瞬间换了一个身分,立刻以“防毒英雄”身分频密出现在社交媒体或人们的对话中。
先从吃的方面说起,打从疫情爆发以来,诸如维生素C或含有中药成分的产品就源源不绝涌入市场,几乎已经到了“有病医病,没病强身健体”的地步。
尽管医生、药剂师或受承认的中医师一再呼吁不可滥用这类产品,但在人心惶惶下,人们早已把“是药三分毒”这个道理抛诸脑后,更忘了“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去做”这个定律,只要听说某个产品有防毒功效,就不管三七二十一立刻先买下,一旦察觉有什么不舒服症状,也不咨询医生、药剂师或中医的意见就把那些产品吞进肚子;再不然就是抱着“没事的,多吃可以保平安”的想法,或者是自以为是“天然有机”的,每天就像三餐般把它吞服,殊不知一些产品尽管看起来“人畜无害”,但若是每天吞服,长久下去就会有潜伏的伤害,比如肾结石等。
除了吃之外,还有的就是挂在身上的消毒棒及消毒卡,甚至近期出现一种闪耀光芒的仪器,感觉戴着它就像穿上金庸笔下的软猬甲,或者最新的避弹衣,什么病毒都须退避三舍。假如它这么厉害,权倾英国及富甲一方英女王应该每天携带才对,根本无须担心会确诊嘛,没错,一定是英女王不晓得这玩意儿所以才确诊了。
其实在超过两年的抗疫期间,《医识力》多次访问不同的医生、药剂师或化验室主管等,对各种在疫情下被提及的产品,不管是口服的、喷雾的、随身携带等,都引述专家们的正确意见,目的就是要让资讯回到“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去做”,由专家来讲解到底真的有效吗?或者是如何使用才是正确方法等。
可是,忠言始终逆耳,正如用于治疗寄生虫的伊维菌素,尽管一直有政治人物声称它可用在治疗冠病,但医学界早已对此有明确的指示。到底是谁不尊敬“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去做”呢?答案已很明显,而近期的研究结果出炉,证实了它对冠病无效就是最好的证明。
确实,在如今疫情严峻之际,不时听闻身边又有谁确诊了,我日前接到好友告知他一家四口确诊,其中大儿子更必须送院观察,好友告知他和家人一直都很谨慎防疫,根本不晓得为何会确诊,面对这样越来越严重的形势,身为一介平民的我能不担心下一个确诊的会是自己或家人吗?能不惊慌吗?但必须要注意的是,越是危急时刻更必须要提醒自己别被惊慌影响了理智。
其实商家在疫情之下努力推销产品,站在商业角度是正常不过的事,总不成等到太平盛世时才努力销售“防毒”产品吧,然而消费者该如何选择呢?
小小建议是听取卫生部的指示,出门戴上两层口罩(内是医用,外是布口罩)、使用酒精洗手液、减少不必要的聚集、早日接种疫苗等,至于饮食及日常作息,维持均衡饮食、足够睡眠以及适度运动即可。
至于在社交媒体或口耳相传的“防毒产品”,倘若有些闲钱,加上买了可以安心些,那只要不至于对健康造成潜伏伤害,钱是你的当然由你来做主,或者也可考虑用来购买一份《星洲日报》,不管报纸或电子报,在里面找到你所需的资讯包括防疫的正确知识。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在传统中医中,常见的药材包括濒危动物的部位,例如穿山甲,全球最常被非法贩运的野生动物之一,被用于治疗关节炎、肿胀以及乳汁淤积等症状。
据中医师和业内人士表示,现代中医的重点正在向可持续性、道德采购和科学验证转变,以确保治疗方案既有效,又负责任且不涉及虐待动物。
这包括积极劝阻使用濒危野生动物成分,并推荐植物性或实验室合成的替代品,以提供类似的治疗效果。
人工种草药成本低
双威中医中心的中药师方禧(Huong Hee)表示,植物性替代品因其可持续性、经济性和伦理优势,普遍受到更广泛的接受。
“虽然动物性成分在历史上曾在中医中占据一定地位,但始终有符合伦理标准且符合现代科学研究的有效植物性或合成替代品。”
她最近在接受马新社采访时说,与稀有或濒危的动物成分不同,草药可以人工种植,使其更容易获得且成本更低。
她补充,研究持续验证这些替代品的疗效,同时伦理考量也正在推动消费者偏好的改变,因此这些替代品的接受度正在不断提高。
“例如,我们现在用‘王不留行’(Vaccaria seeds)替代穿山甲鳞片,以促进血液循环和催乳。”
“同样,熊去氧胆酸(Ursodeoxycholic acid,UDCA)等合成替代品已取代用于肝病治疗的熊胆汁。”
方禧强调,并非所有动物性中药或含有野生动物成分(尤其是穿山甲鳞片)的药物都适用于所有患者。
“在为患者配药之前,我们会先为他们把脉,并审查他们的病史,包括是否对某些药物过敏、是否正在使用西药或是否存在高血压风险。”
“如果我们开具任何含有动物性成分的药物,我们必须确保不会干扰患者的其他医疗干预,优先考虑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中医师指南受欢迎
为了提高中医行业从业者的意识,并教育公众禁止使用濒危野生动物入药(包括含有穿山甲鳞片的产品),国际非政府组织TRAFFIC与马来西亚中医师暨药剂行总会(FCPMDAM)合作,发起了“仁心”(Ren Xin,意为“善心”)倡议,旨在解决行业内使用受保护或濒危物种的现象。
作为“仁心”倡议的一部分,一本名为《马来西亚中医师及商家手册》的指南于2023年11月发布,旨在提高人们对使用受保护野生动物制药的负面影响以及法律风险的认识。
TRAFFIC国际东南亚项目官员庄思琳(译音)表示,这是马来西亚中医行业首次出版此类指南,书中汇编了有关无濒危物种成分的有效替代配方的临床试验研究,并澄清了中医行业使用野生动物成分的法律法规。
她告诉马新社:“我们希望提供清晰的信息,提高行业对使用濒危野生动物制药的负面后果及法律责任的认识。”
她说,出版该手册前,他们对相关法律进行审查,并咨询政府部门,以梳理相关法规和程序。
“手册还列出马来西亚中医行业常用的受法律保护的野生动植物,帮助从业者识别哪些药材需要许可证,或应当完全避免使用。这些内容均以英文和中文呈现。”

TRAFFIC:对全马中药店进行调查
TRAFFIC在过去10年间,还对马来西亚半岛、沙巴和砂拉越的中药店进行广泛调查研究。
TRAFFIC项目官员曾乐熙(译音)表示,他们一直在与马来西亚的中医行业合作,以制定更具可行性的指南,帮助企业采用更可持续的做法,而不仅仅是强制施加限制。
2024年5月7日,TRAFFIC组织一场研讨会,吸引了100多名马来西亚中医行业人士参加,包括中医师、药商、制造商、学者和学生以及来自15个政府机构的代表,例如马来西亚半岛野生动物与国家公园局、国家药品监管局、传统与辅助医学司以及药品执法司。

支持停用野生动物
“多数与会者欢迎我们的倡议,表示支持停止非法野生动物的贸易和使用,并认为我们的手册非常实用。事实上,500本印刷版手册在倡议期间全部派发完毕。”
此外,手册的电子版及其他资源可在(www.healersforthewild.com)上获取。TRAFFIC还通过社交媒体和多种中文方言的视频,与网红合作推广,提高公众对非法野生动物中药贸易的认知。
“与FCPMDAM等中医行业专家合作,使我们的宣传活动更具影响力,因为行业从业者对该信息的接受度更高,患者也更愿意相信行业专家提供的建议。”
与此同时,关于穿山甲鳞片的使用,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穿山甲鳞片消费国,现已经将其用于中药的年度配额从2万5000公斤减少至1000公斤,并加强了保护措施和监管。然而,这也引发了一个新问题——传统中药中假冒动物成分的销售量上升。

马迳蔃:大幅减少涉动物中药
雪隆华人药业公会会长马迳蔃表示,过去十年来,本地中医行业已大幅减少使用和销售动物性中药,尤其是涉及濒危物种的产品。
他表示,自冠病疫情期间穿山甲鳞片被移出中国《药典》后,市场上相关产品的供应量已显着减少。(《药典》是一本具有法律效力的标准和质量规范合集,用于规定某个国家或地区的药品。)
他说,目前在网上销售的穿山甲鳞片中药大多没有序列号,很可能是假冒产品。
“因为要合法购买中国的穿山甲鳞片药品,必须提供身份证明文件和执业医师的处方。这些交易还需上报中国政府备案。”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