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老話,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資訊閉塞的時代有其道理,但進入網絡時代之後,這句話應當就不適用了。後來我們又進入一個推崇“走遍天下看世界”的年代,似乎人的一生一定要有遊歷異國的經驗,才稱得上是緊跟時代的人;若有了旅居國外這樣的身分,這種資訊差甚至可以讓某個人在媒體上成為暢談某種民族性、他國時事與社會變遷的外部專家。
不過,旅行真的可以開拓眼界、增長見聞嗎?這個彷彿不辯自明的說法,我是一直存疑的。
ADVERTISEMENT
或許關鍵在於心態。你一定曾見過這樣的人:物質條件不差,每年出國旅遊3到4次,講究生活品位與風尚,但他們並沒有如人們期待般,內化了自由、平等、尊重差異等“進步價值”;他們很可能還會在日常閒談中,暴露出他們對特定階層、族群、文化的貶低和歧視。
如此看來,他們所謂的旅行,可能只是——坐趟飛機,換了個國家來過平常的週末日子。
有人和我說,如果要真的開拓眼界、增長見聞,或怎麼說……拓展對世界的認知,那不需要出國呀,你只需要多換幾個不同的工作、多認識幾個不同階層與膚色的朋友。
那麼,你可能每一天都會受到不同的文化衝擊,讓你對世界的認知從此不同。
科幻作家道格拉斯.亞當斯曾經有一段非常傳神的描寫:
(1)任何在我出生之時已經存在的科技,都是這稀鬆平常的世界本來秩序的一部分。
(2)任何在我15歲到35歲之間誕生的科技,都是改變世界的革命性產物。
(3)任何在我35歲之後誕生的科技,都是違反自然規律的事物,要遭受天譴和神罰的。
人類的文明史,其實就是科技的發展史。一個新科技往往會大大顛覆人類的生活方式。像是,我似乎已經不能想像一個沒有網絡和手機通訊的世界了。每每看到老電影的戀愛情節裡,男女主角因為通訊不發達而錯過緣分,我都覺得難以投入劇情。
最近又有一個新聞,說科學家有新發明,可以透過人為手段控制女性月經來潮的生理週期,讓女性不必再忍受每個月一次的難受與不便。新聞下見到留言,說這個科技“違反自然規律”,是必須阻止的邪魔歪道,人不應該干預自然給予女性的生理特性。
我想,這些反對的留言,活脫脫就是科幻作家道格拉斯.亞當斯所描述的景象了。
或者,可以用大腦運作的機制來解釋這一切。當我們年輕的時候,我們的大腦忙著探索世界萬物、建立對外界事物的認知框架,此時一切新鮮事物對我們來說都是完善這套世界觀的養分,就像年輕人無法忍受枯燥、一成不變,總是充滿好奇心地向外探索。
不想成為老頑固
隨著年齡增長,我們的大腦認知框架已經逐漸完善、固化。我們也學會了社會運作規則,成為了一個“社會功能”齊全的人。這時候,如果來了個難以理解的——新科技如NFT、新社會風潮如多元成家——這一切在認知框架之外的新鮮事物,變成了什麼?變成了對我們固有認知框架的衝擊和威脅。
因為,我們過去幾十年來所接收的資訊、信念、價值觀,所踐行的行動和所收穫的經驗,可能都將不適用於這個新時代。我們就像一個沒有任何保護裝備的玩家,被系統從新手村拋出來,要在沒有經驗值的情況下面對不熟悉的戰鬥地圖。
所以,為什麼年輕人總是貪新鮮,而老人家總是頑固?你應當知道理由了。
其實,並不是我們真的沒有能力跟上這個世界的新變化,而是我們的大腦為了減輕認知負荷,而下意識抵抗和逃避罷了。大腦喜歡穩定和確實的狀態,因為這是一個低耗能的狀態,就像原始人不必思考該如何找到下一餐、為身體補充活動所需的熱能。這就是安全感的來源。
我不想成為老頑固,只好把好奇心當座右銘,不隨便批評我所不瞭解的新事物,並且從日常生活裡,勻出一些時間和精力來研究“可能破壞現有認知框架”的資訊。以及,不拒絕任何改變現有生活方式的可能。
最後也沒想說什麼大道理,只分享一件我相信的事:如果你不時刻警醒,要按自己想的方式來活,那麼你遲早會按照自己的活法來想事呢。大腦就是那麼懶惰。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