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臺灣軍隊是新加坡的老師,但今天師生地位逆轉。新加坡的鏡子暴露臺灣部隊核心問題不是武器,而是缺乏全民皆兵的心防,沉迷在網軍“大內宣”的漩渦中。
ADVERTISEMENT
1965年,新加坡獨立,即面對保衛國家主權的嚴峻挑戰。一個主要由華人組成的小國,在伊斯蘭海洋的包圍下,具有高度的危機感。如何組成一支戰鬥力強大的軍隊,是當務之急。
也許是歷史的巧合,臺灣的國軍部隊成為重要的人才庫,提供“及時雨”的協助。
這當然是因為蔣介石的情懷,他對於這個海外的華人國家有獨特的情愫。他容許麾下的國軍優秀將領,出任新加坡部隊的建軍骨幹。國軍的空軍英雄、出生在馬來半島怡保的客家人劉景泉,成為新加坡第一任空軍司令。另一位海軍的將軍邱永安,檳城人,青島海軍官校畢業,留學美國,戰功顯赫,出任新加坡的海軍司令。他們都是新加坡軍隊的建軍功臣,發揮多年來在國軍所積累的軍事素養,為一個新興的華人國家做出貢獻。
蔣經國年代,李光耀還進一步與臺灣發展密切的軍事關係,訂立一個秘密的“星光計劃”,每年派出新加坡部隊到臺灣訓練、演習,提升戰力。很多會說閩南話和華語的新加坡軍人覺得在臺灣練兵如魚得水,與當地百姓交流密切。
李光耀也因此對臺灣心存感激,他和蔣經國也建立深厚的感情。新加坡與臺灣的“星光計劃”一直沿襲到今天,因為這符合雙方的利益,而新加坡也感念臺灣的協助,讓它成為東南亞最強大的軍力,可以守護家園,不懼任何強敵來襲。
歷史的諷刺,在於今天台灣反而需要向新加坡的軍隊學習。為何新加坡的全國皆兵的動員體制士氣高昂,而臺灣部隊在臺海緊張的形勢下,卻難以全面恢復徵兵制。
這其實不是軍事問題,而是政治問題。臺灣社會近年在民粹政治籠罩下,政客消費軍方已經成為慣用的伎倆,反對徵兵制,取消軍法,批評退役將領,將退伍軍人的福利大幅削減,讓軍人在社會上的地位急劇下降。年輕一代的精英不願意在軍隊發展,讓部隊無法招募高學歷的兵員。
這和新加坡剛好相反。新加坡的徵兵制,全民皆兵,都是全民共識,而軍人待遇高,社會地位高,也使得精英重視軍中的經歷。
因而新加坡的軍隊生態像一面時代的鏡子,折射臺灣軍隊的病態,暴露臺灣部隊的核心問題不是武器,而是缺乏全民皆兵的思想建設。臺灣需要打造一支能戰能勝的軍隊,而不是一大堆鍵盤俠,沉迷在網軍“大內宣”的漩渦中,自欺欺人。
當年臺灣的軍隊是新加坡的老師,但今天的新加坡軍隊卻是臺灣的老師,他山之石,可以攻錯。臺灣是否恢復徵兵制,都可以從新加坡的鏡子中看到歷史的教訓。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