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拉卡斯·32岁·马六甲人·大学助理教授
我在罗目支那出生,虽然我是印裔,但自小就在罗木支那新明小学就读。该校的独特之处在于大部分的学生是巫裔学生,因此我在华小能够接触到华裔及巫裔同学,并与各族朋友交流。
由于我能够口操流利的华语及马来语,因此升上国中后,各族的学生都很喜欢和我交流。
当我到大学时却发现情况不一样,学生只是和自己族群的同学交流,他们很奇怪我为何能和各族同学打成一片,我也很好奇为何大学的情况和中小学完全不一样。经过考虑后,我决定攻读博士学位,研究我国大学生之间的跨文化交流。
现今很多非华裔父母认为送孩子去华小就读,不会对孩子未来的学业有多大的帮助,而我却是活生生的例子,只要父母在家关注孩子,无论是以任何语言为媒介语,绝不会影响孩子的学术表现。
基于经济问题,我从小到大,不曾到任何一间补习中心补习,从小六检定考试至中六,我也并非全A优秀生,但是因为父亲相信有一日我会成为他的骄傲,我一直以来都尽最大的努力学习。
此外,我自2003年认识一位华裔朋友邓日祥后,就和他及其家人保持密切的关系,几乎每次我回去家乡探访母亲时,都会去拜访他们。
邓日祥是家中独生子,其家人也把我当成亲生孩子看待,其母亲也是我攻读学士学位时最大的动力,并为我的成就感到骄傲。
她总是说,我是不一样的印裔,其实是错误生长在印裔家庭的华人。如果我不是在华小就读就不会讲华语,也不会有机会成为他们的家人,因此我很荣幸曾就读华小。
我父亲于2010年离开我们,因此无法目睹我完成学士、硕士及博士课程。他在25年前作了一项了不起的决定,就把我送去华校就读,因此我感谢我已故的父亲、我的家人、华裔朋友家人、母校,以及曾于1997年至2022年曾教导我的老师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