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约由18世纪开始,窗口就渐渐成为绘画里一个常青题材。
ADVERTISEMENT
其实,这跟工业革命之后人在社会里的心态转变很有关系。社会里的人际关系渐渐分化了,有了拥挤感,也同时有了隔离感,很多人开始需要寻找一个属于自己的心灵空间。那么,为自己选择一片喜欢的风景作为情绪寄托的空间,就是很自然的事。
有没有听过:“他或她生前一直就很喜欢坐在这窗口前面”?
坐在窗前,是眺望,有窗隔着,但你还能有心理准备的空间。
然而直接进入一片风景,那就是置身处地,那接下来就有心理行动的要求。
所以在心情上是有点不同的。更因为那是一个窗,窗能给人呼吸的暗示。能够安详地,平静地坐在一个窗口前,慢慢调整呼吸,就能同时拥有开敞,也同时拥有私属的心情空间。
你可以选择任何一种窗外的风景,敞开胸怀海阔天空的,山峦葱翠岁月静好的,你甚至可以选择不同气温的季节,寒冬大雪纷飞而你坐在温暖窗前,夏日炎炎而你躲在一角享受懒洋洋的感觉。这就是窗口画的魅力。你在钢骨水泥森林楼高50层办公室里可以对着一窗春天的湖畔,当然,那只是一个心理暗示——但别忽视了这暗示,它一直就在那里,长年累月这暗示在心理上就会默认成真实——走出户外那是另一回事,你去面对奋斗的世界了,但只要你回来坐在窗前,那么你又回到自己专属的心灵空间了。
火炉画也流行过的。因为也有人喜欢坐在温暖火炉旁看着娓娓燃烧的火,但画里的火无法具有娓娓燃烧的动感,因此,还是岁月静好的窗外占了上风,不仅可以选择风景与季节。还可以选择心理情绪。
亮丽色彩带来疗愈能量
喜欢打开整个窗口,还是半掩的窗口?你要阳光如何进来?阳光来到窗里面?还是带点羞怯地只停在窗缘上?千万别小看这些细节,这些细节都能让人在心理上形成不同效果。浓春阳光配着花朵及果子,那是活跃振奋的,深秋黄叶配着一个安静的烛台,那是沉淀的时刻。
喜欢活跃的、振奋的、美好的窗口,多是一些幸福美满的家庭。这样的画作就是一个提醒——好吧你说潜意识里也当作是个标志也行——就像走廊上用刺绣一针一针织出来的Home Sweet Home一样,就是要让所有人知道这个家能量满满。
喜欢那种安详谧静的窗口,多数都是些心里感恩的人。他们不张扬,窗帘子放下来,凡事也喜欢保留一点,但会坚信一切美好都能因为自己的坚持驻守而留存。
当然,还有更为特殊的。
心情更为复杂一点的窗口:它有窗,有帘,但窗与帘都不要全开或全关,而是要遮遮掩掩,却也要有风吹进来。(你是不是觉得这已经是超出平面能力的事了?别意外,还真有人画得出来)。
这是在心理上很需要一个窗口来疗愈的情形。
其实这样的窗口用色很简单,构图很简单,元素也很简单。
这样的窗口画,阳光多是透亮然而又是被隔开的。这样的阳光,并不激进,也不会有逼迫感。这样的阳光懂得保持一个舒适距离,更因为那是一幅画,因此它也能与你不离不弃。阳光总会一直在那里,一直在那里陪你,等着你,就看坐在画前的你自己几时能够准备好。这样的窗口,仿佛能够把人的烦扰缓缓地漂白,把烦扰漂白至透明为止。
更多文章: 西北孤鸟/回家,爱在家里等着呢──《爱从家里来》的平淡与坚实 铁枝偶的积极探索与当代启示──潮州传统铁枝偶戏《Ibu 伊母》 吴伟才/无摄影的岁月 西北孤鸟/忘了我是谁的《非凡家族》从闹剧演到正经八百剧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