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約由18世紀開始,窗口就漸漸成為繪畫裡一個常青題材。
ADVERTISEMENT
其實,這跟工業革命之後人在社會里的心態轉變很有關係。社會里的人際關係漸漸分化了,有了擁擠感,也同時有了隔離感,很多人開始需要尋找一個屬於自己的心靈空間。那麼,為自己選擇一片喜歡的風景作為情緒寄託的空間,就是很自然的事。
有沒有聽過:“他或她生前一直就很喜歡坐在這窗口前面”?
坐在窗前,是眺望,有窗隔著,但你還能有心理準備的空間。
然而直接進入一片風景,那就是置身處地,那接下來就有心理行動的要求。
所以在心情上是有點不同的。更因為那是一個窗,窗能給人呼吸的暗示。能夠安詳地,平靜地坐在一個窗口前,慢慢調整呼吸,就能同時擁有開敞,也同時擁有私屬的心情空間。
你可以選擇任何一種窗外的風景,敞開胸懷海闊天空的,山巒蔥翠歲月靜好的,你甚至可以選擇不同氣溫的季節,寒冬大雪紛飛而你坐在溫暖窗前,夏日炎炎而你躲在一角享受懶洋洋的感覺。這就是窗口畫的魅力。你在鋼骨水泥森林樓高50層辦公室裡可以對著一窗春天的湖畔,當然,那只是一個心理暗示——但別忽視了這暗示,它一直就在那裡,長年累月這暗示在心理上就會默認成真實——走出戶外那是另一回事,你去面對奮鬥的世界了,但只要你回來坐在窗前,那麼你又回到自己專屬的心靈空間了。
火爐畫也流行過的。因為也有人喜歡坐在溫暖火爐旁看著娓娓燃燒的火,但畫裡的火無法具有娓娓燃燒的動感,因此,還是歲月靜好的窗外佔了上風,不僅可以選擇風景與季節。還可以選擇心理情緒。
亮麗色彩帶來療愈能量
喜歡打開整個窗口,還是半掩的窗口?你要陽光如何進來?陽光來到窗裡面?還是帶點羞怯地只停在窗緣上?千萬別小看這些細節,這些細節都能讓人在心理上形成不同效果。濃春陽光配著花朵及果子,那是活躍振奮的,深秋黃葉配著一個安靜的燭臺,那是沉澱的時刻。
喜歡活躍的、振奮的、美好的窗口,多是一些幸福美滿的家庭。這樣的畫作就是一個提醒——好吧你說潛意識裡也當作是個標誌也行——就像走廊上用刺繡一針一針織出來的Home Sweet Home一樣,就是要讓所有人知道這個家能量滿滿。
喜歡那種安詳謐靜的窗口,多數都是些心裡感恩的人。他們不張揚,窗簾子放下來,凡事也喜歡保留一點,但會堅信一切美好都能因為自己的堅持駐守而留存。
當然,還有更為特殊的。
心情更為複雜一點的窗口:它有窗,有簾,但窗與簾都不要全開或全關,而是要遮遮掩掩,卻也要有風吹進來。(你是不是覺得這已經是超出平面能力的事了?別意外,還真有人畫得出來)。
這是在心理上很需要一個窗口來療愈的情形。
其實這樣的窗口用色很簡單,構圖很簡單,元素也很簡單。
這樣的窗口畫,陽光多是透亮然而又是被隔開的。這樣的陽光,並不激進,也不會有逼迫感。這樣的陽光懂得保持一個舒適距離,更因為那是一幅畫,因此它也能與你不離不棄。陽光總會一直在那裡,一直在那裡陪你,等著你,就看坐在畫前的你自己幾時能夠準備好。這樣的窗口,彷彿能夠把人的煩擾緩緩地漂白,把煩擾漂白至透明為止。
更多文章: 西北孤鳥/回家,愛在家裡等著呢──《愛從家裡來》的平淡與堅實 鐵枝偶的積極探索與當代啟示──潮州傳統鐵枝偶戲《Ibu 伊母》 吳偉才/無攝影的歲月 西北孤鳥/忘了我是誰的《非凡家族》從鬧劇演到正經八百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