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同一句话由不同人说出后,就有不同的诠释与对待后果,那原来句子是否真的有歧视意义,还是歧视感其实来自说出口的人?
“如果换成另一个人说同一句话,是否还会造成同样风波?”这是我这几天不断思考的事。
ADVERTISEMENT
显然地,关于韦尔史密夫(Will Smith)在奥斯卡颁奖典礼上掌刮喜剧演员基斯洛克(Chris Rock)的风波,至今仍延烧不断。双方都各有人护航,有人认为护妻有理,侮辱者本来就该打;也有人认为就算再怎么言语侮辱,先动手打人就是错。
普通会员 | VIP | VVIP | |
---|---|---|---|
星洲网平台内容 | |||
星洲公开活动 | |||
礼品/优惠 | |||
会员文 | |||
VIP文 | |||
特邀活动/特级优惠 | |||
电子报(全国11份地方版) | |||
报纸 | |||
各有立场,也各有道理。
但有个核心层面似乎还未真正探索——假设站在台上发言的人,换成是好莱坞黑人影帝前辈丹素华盛顿(Denzel Washington),身兼制片且人缘超好的大牌明星乔治克隆尼(George Clooney),或是奥斯卡史上提名最多的女演员梅丽史翠普(Meryl Streep),是否还会招致同样下场呢?
这三个人都是美国影坛德高望重的资深演员,无论在形象、演技或人品都相对拥有正面评价。若他们都使用一般语气,对着台下的嘉达苹克史密夫(Jada Pinkett Smith)开玩笑,表示她的光头可以演出《G.I. Jane》的话,那韦尔史密夫还会不会冲上台打人?
如果答案是“会”的话,显然地问题出在这段话,与谁说无关。
但假如答案是“不会”,答案就有很多可能性,但最大可能性是人品没问题,连带说的话当然也没人质疑动机。
假设是丹素华盛顿说出这句话,基于他那么多年的正面形象,又是兼顾商业与艺术电影的黑人演员先驱,在有色人种族群享有非常大的影响力。倘若严肃的他说了这句话,相信外界会解读成这是对洁达的一种善意建议,而非刻意嘲笑。
换作是乔治克隆尼,平日幽默大方且好善乐施的他总是会说出会心一笑却又不尴尬的笑话。相信就算他说了同一句话,史密夫夫妇不仅不会不舒服,而且应该也不会过度解读成“优越感白人嘲笑黑人”的语境。
梅丽史翠普就应该更没有问题。女性身分,加上长期自律且友善待人的态度,如果她说了这句话,大家应该也是认为是对嘉达苹克史密夫的一种褒扬,尽管她可能也不知道后者正经历脱发的困扰。
尽管这些假设都无法得到证实,但应该可推测的是,这三人说了这句话,应该不会遭到比基斯洛克更难堪的对待。如果同一句话由他人说出都没太大问题,那问题纠结就可能是“谁说了这句话”。
我想,这次的冲突会爆发,一部分或许要归咎在基斯洛克平日的行为印象。若对他的电影有印象,就知道他总是饰演一些较为浮夸呱噪的角色,性格总是不讨喜,常常是衬托主角的正面性格而存在。
私底下是否也像荧幕形象一样不得而知,但基斯洛克曾在主持一次的奥斯卡中,因开了一个涉嫌歧视亚裔的玩笑,之后李安等25名亚裔也发出联合声明向奥斯卡抗议,导致他常被外界定格在“玩笑低俗廉价”的记忆中。
当同一句话由不同人说出后,就有不同的诠释与对待后果,那原来句子是否真的有歧视意义,还是歧视感其实来自说出口的人?
如果句子歧视感会因人而异,那就意味着这句话可能是中性的,不同人才会赋予它不同意义。当解读方式不一样,那么威尔史密斯挥拳的合理性是否还成立?当中是否真的存在表达与诠释的误会?
我们常说,说者无心,听者有意。但有时并非说者无心,而是说者是谁,可能就决定了听者要消化的态度。
这场风波或许要提醒我们,要说话前,或许真的要先内省自己平日的形象与态度。平日形象好,偶尔说错话,大家或许还可以适时包容;若品性不佳,态度轻浮,就算一直说真话,你会发现还是永远会招人嫌。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