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打靈再也1日訊)衛生總監丹斯里諾希山提醒民眾,從4月1日起,我國冠病疫情過渡至地方性流行病階段,民眾必須遵守相關預防和控制的程序及指示。
他今日發文告指出,政府已將國家復甦計劃(PPN)的181項標準作業程序(SOP)簡化成10項,解釋感染風險和風險評估,以及個人、旅客、僱主和負責人在場所所需採取的預防措施。
ADVERTISEMENT
相關SOP如下:
i.在公共場所戴口罩;
ii.根據衛生部指南管理疑似或確診病例;
iii.儘可能維持人身距離;
iv.確保良好的空氣和通風系統;
v.保持手部衛生;
vi.確保場所清潔;
vii.根據全國冠病檢測策略(NTS)進行冠病檢測;
viii.遵守特定活動的疫苗接種要求;
ix.確保營業時間根據批准的執照和許可證;以及
x.使用MySejahtera應用程式登入或MySejahtera追蹤功能(MySejahtera Trace),以助追蹤接觸者。
他說,隨著冠病疫苗接種計劃取得成功以及衛生服務系統處於受控水平後,得以實現過渡至地方性流行病階段。
他強調,根據1988年傳染病預防和控制法令(342法令),宣佈國內為感染區域的法令繼續有效,直至今年6月30日。
“除了在過渡至地方流行病階段期間執行342法令以外,也需要執行根據2022年傳染病預防和控制(地方感染區措施)(國家復甦計劃)(過渡至地方性流行病階段)條款規定的冠病感染控制和預防措施,已於今年3月31日頒佈憲報。”
解釋大流行等術語
另外,諾希山對地方性(endemik)、流行性(epidemik)和大流行性(pandemik)術語進行解釋,並指這是公共衛生領域的術語,用於描述疾病傳播率的嚴重性,尤其是傳染病。
他說,大流行是一種發生在全球範圍病例數量超過正常率的疾病,並且涉及大量人口,通常是因為感染新病毒的疾病;例如,冠病大流行、鼠疫大流行(14世紀)、西班牙流行性感冒(1918至1919年)和H1N1流感(2009年)。
“地方性是指時刻在社區或一個地方存在的疾病,但發生率穩定;例如,包括大馬在內超過100個國家有的骨痛熱症。”
續防控降低感染風險
此外,諾希山指出,儘管冠病疫苗接種率在成人人口中的覆蓋率已達至90%以上,但通過公共衛生干預的疾病控制計劃仍需繼續進行,以降低感染、發病和死亡的風險,尤其是對高風險群體。
“眾所周知,奧密克戎(Omicron)變異毒株的感染率比德爾塔(Delta)變異毒株高,而大部分患者的症狀較輕,出現嚴重併發症的病例較少。”
他表示,這是因為人們接種冠病疫苗或在感染冠病後產生免疫力,因而對冠病病毒有較高的免疫水平。
他說,相比去年6月底至10月發生的Delta疫情,從今年1月開始至今的Omicron疫情,儘管單日確診病例有所增加,但死亡率、加護病房入院率和呼吸輔助器的使用率都相對低。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