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雖然不是個熱情讀書人,藝術文化水平也不高,但喜歡文藝,所以從小時喜歡看評論文章,那種引發思考的評論。
ADVERTISEMENT
因為喜歡電影,第一個鐘意的評論家是Pauline Kael(1919-2001年)。她在《紐約客》寫影評,為了讀她的影評,訂閱了這本雜誌。雖然她已離世21年,至今還沒出現過一個比她寫得更好的影評人。她意見固執,思路明確,尖酸機智,也風趣幽默,行文風采怡人。我可以不贊同她的觀點,但一定尊敬她的評論,因為言之有物,開拓我對電影的思維。她出了多本電影書集,見到我都不放過。
住倫敦時期,平日只買一份報紙看新聞,但每逢星期天會買《星期日泰晤士報》、《觀察家報》、《衛報》各大報,因為副刊有大量的評論文章,書評、樂評、舞評、劇評、畫評……應有盡有,寫作人都是很有專業知識,直言直語,不恭維討好。在夏天,陽光普照,坐在屋後小草地的樹蔭下,讀文章喝咖啡,有點偽文青的感覺,是夏天的回憶。
回馬後,生活起了變化,比如看電影吧,電影院很難看到想看的電影,搞到去倫敦度假時補看,所以每次去倫敦有點像餓鬼尋食的樣子。還有我國的報紙副刊很少有可讀性的評論文章,即使有也是塗脂抹粉,讚美吹捧的文章,乏味之外也噁心。
讚美吹捧的文章本質是沒問題,問題出在於把魚目說成珍珠,塑膠花說成是鮮花,誤導混淆讀者,有害人子弟之嫌、近日微信視頻看到一箇中國央美教授邱振中對中國書法界的喊話,大意是沒有原則的表揚太多了,懂書法的專家應該勇敢站出來點出那些偽大師,用放大鏡顯微鏡看清拙劣的書法作品,讓那些初學書法的年輕人辨認誰是庸才誰才是大師。邱教授卻沒指名道姓誰是偽大師,這麼正氣的話說了等於沒說,可惜了。
我國報紙副刊讀不到有質量的評論,但“地下評語”卻是精彩。有時作傢俬下聚會聊天,尤其是志同道合,臭味相投,三杯入肚,一時興起,評論各路作家的寫作是常發生之事。這些“地下評語”有些可是深刻尖銳,幸運旁聽者耳福不淺。雖然自己不是寫作圈一分子,有時忍不住也會插嘴“揶揄”一兩句。比如一個作家長文寫著名人物,文字之華麗優雅,功力之深,絕對是文壇武林高手,他的一招“天女散花”已是爐火純青,滿天各種美麗的花,各種顏色的花,仰望只能讚歎。看久了,看多了,會有審美疲勞,脖子痠痛。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