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的某個週日下午,電話響起,對方自稱來自民調中心,問我可不可以抽出15分鐘接受民意調查。我沒多問什麼便答應了對方,心裡提醒自己小心回答就是了。
說好的15分鐘,我幾度想要喊停,只因為這份問卷實在太長,比如其中一道問題居然有多達12個選項,簡直比益智遊戲更燒腦。但我還是剋制住自己,心想幫人幫到底,如果中斷這個訪問,這份問卷就算作廢了。
ADVERTISEMENT
終於放下電話後,家人很不放心,問我難道不怕是詐騙電話嗎?老實說,我也擔心是詐騙電話,可是仔細想想,如果詐騙分子能設計出這份民意問卷也實在不簡單,而且他頂多得知我的政治傾向和一些從別處都能得到的基本個資,應該不至於對我做什麼吧?
說話的15分鐘,其實不知不覺拉長了一倍,變成39分鐘。這不能全怪對方,因為這通電話在下半場形勢逆轉,最後15分鐘幾乎都是我在發問,誰叫我職業病發作哈。
原來,這位通話的女生剛從大學畢業,她說她一天的工作是要抽樣撥打50通電話,而我是她那天的第34通電話,之前的33通要麼不等她說完就蓋她電話,要麼劈頭說沒時間。也許我這通電話像是久旱的甘霖吧,她越說越興奮,透露的事情似乎比我透露的還多。
由始至終,我沒向她透露我的職業,我按捺想要對她說:
“你知道我為什麼願意接受你的訪問嗎?因為我想起了我的受訪者——那些願意在街頭接受我隨機採訪的受訪者。”
以前在報館的地方辦事處跑社區新聞,常常會做街頭採訪或所謂的街訪,也就是在街頭把路人攔下:“先生先生,我是XX報記者,可以花你一點時間做訪問嗎?很快的,請說說你對XX事的看法……”而路人的反應通常有兩種:一種是耍手擰頭趕快走開,另一種是勉強而不失禮貌地答應,記者的厚臉皮就是這樣練就的。
不得不說,過去我在街頭攔下的那些陌生人,多數都很友善,有時候我反而為他們的爽快感到受寵若驚,驚訝於他們何以願意對一個陌生人侃侃而談他們的想法,還要被拍大頭照登上報紙。換作是我,假設有同行想要跟我做街訪,我想我會是最用力耍手兼擰頭的那一個。
可是,這次民調情況不一樣,接受電話民調既不用露臉又保有隱私,我還有什麼好推託呢?當作日行一善也好;迴向也好;傳達民意也好;我希望民調中心的那位女生,能感受到他人曾經給予我的友善回應。
這通電話也讓我想起一段電影臺詞(其實是因為我很喜歡所以硬要置入),來自《千萬別抬頭》(Don’t Look Up):
I’m sorry, but not everything needs to sound so goddamn clever
不好意思,但不是所有事情都需要抖機靈
or charming or likeable all the time.
或充滿魅力或討好大家
Sometimes we need to just be able to say things to one another.
有時候我們需要能夠對彼此談正事
We need to hear things.
我們需要傾聽。
我想,無論是做街訪或電話民調不也是這樣嗎?我們不需要妙語如珠,只需要好好傾聽、好好說話就行。
更多文章: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