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1月1日,怡保正式擁有自治管理的行政單位,接著在1962年5月31日升格,與吉隆坡、馬六甲及檳城並列為自治市(Municipal)。當時市議會主席華大偉(Ernest George Waller)將怡保市形容為有如青年轉變為成人,必須要承擔新的責任,有勇氣及決心為城市的未來做出重要的發展決策。首先,以當時在馬來西亞協助吉隆坡及巴生河流域都市計劃藍圖的聯合國城市規劃專家安託利(Vladimir Antolic)的報告書為範例,針對怡保進行一項完整的土地使用及經濟現況調查,尤其關注主要的道路系統、住宅區的鄰里社區服務設施如學校、商區、育樂場所及開放空間等等。
早在1959年華大偉上任之後不久,市議會便啟動了一項1000萬令吉的房屋計劃,由中央政府撥款加上市議會自行籌措經費,以便解決長期以來貧民非法居住以及市區人口過度擁擠的問題。當時的市議會決議,在新興的人口集中區裡,預算必須包括婦產及兒科診所、市場、購物商場、遊樂場及可供攤販經營的開放空間。
ADVERTISEMENT
其中,250萬做為首個人民集合(出租)住宅計劃經費,後來被命名為華大偉組屋(Waller Court)。這項計劃的規劃空前浩大,在怡保新街場北端共有17棟四層樓公寓,每一層皆設有橋廊,前後左右聯結成一龐大的步行交通系統。這些橋廊可做為每一座公寓的逃生走道,以解決每座公寓只有一個防火樓梯的問題。華大偉組屋在1960年8月,由時任霹靂州州務大臣拿督沙阿里(Dato Shaari bin Shafie)主持動土禮,在1962年怡保升格為自治市時由市議會主席華大偉及市議員DR西尼華沙甘(D. R. Seenivasagam)主持啟用禮。
偉大的建築作品,仿如垂直村落
一如承諾,華大偉組屋的居民除了可以更低的租金住進現代化舒適的住所,享受社區的基本設施,如婦產及兒科診所就建立在組屋入口處,還有一座小學、遊樂公園,及讓所有人稱羨的57英畝嘉冕紀念公園(後改名為DR西民華沙甘公園)。
華大偉組屋基地共長約600公尺 ,寬50公尺,從高空鳥瞰,整體的配置呈曲線,南北分為兩列,每棟建築在南北向錯開形成缺口,共有500個公寓單位及36間店鋪。從建築的設計概念看來,可以說是一個垂直村落。層層相連的設計,讓所有居民無論居住在哪一棟樓,都可以不受日曬雨淋的情況下,去商店購買東西或到底層跟朋友聚談。橋廊的設計加強了居民的鄰里關係,根據華大偉組屋居民的描述,在這裡的小孩自小可以自由在不同樓之間遊戲,自然使得每個家庭都各自認識。此外,每棟建築之間形成的開放空間,有者供停車用,有者是羽球場、供聚集的開放草地,甚至可以舉辦婚喪事等。
經過了60年,華大偉組屋的人口目前僅剩下約30-40%,這些居民散居在不同的大樓裡,由於許多空置的單位,引來了非法居住或者有癮君子藏匿其中的問題。針對這些問題,市政府及州政府有拆除改建或者保留的兩種聲音。從古蹟保存的角度看來,華大衛組屋代表著1950-1960年代的建國精神,即不分貧富,城市的建設應該照顧到所有市民的福祉。從建築設計或周圍環境規劃的角度看來,華大偉組屋可以說是一個偉大的城市及建築設計作品,為了維護及堅持國家獨立精神的原則,必須將它妥善保留下去。關於建築的頹壞等等問題,都可以透過工程技術以及設計的方法解決,重要的還是得看當今執政者是否有像建國時代的政治家那樣的執行能力跟氣魄了。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