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副刊

|

专栏

|

文化空间

|

古晋笔记

|
发布: 7:00am 04/04/2022

砂拉越

古晋笔记

蔡羽

王长水

巴都吉央农庄

砂拉越

古晋笔记

蔡羽

王长水

巴都吉央农庄

蔡羽/王长水的巴都吉央农庄

作者:蔡羽
蔡羽/王长水的巴都吉央农庄
农庄内最初的度假别墅。(图:Footprints in Sarawak by Tan Sri Datuk (Dr) Ong Kee Hui)

古晋的大石路(Rock Road),因为一块深褐色的巨大神石——巴都吉央(Batu Kinyang)而得名。坊间传说,神石会长大,而且相信石中有神,一直来都有人前往祭拜。有关神石的事迹,已经记述在本栏前文〈大石神话〉中,而本文要记述的是距离神石咫尺之遥的“”(Batu Kinyang Farm),农庄主人是历史上地位极高的

王长水是砂拉越第一代总甲必丹王友海的儿子,在父亲往生后接任总甲必丹一职,除了在华社被尊为最高领导,在拉者政府中也倍受重视和礼遇,是官方《砂拉越公报》中名字出现得最频密的华人,而且受委进入许多政府的委员会。除了担任福建公会的会长和中华商会的主席,王氏更曾被拉者委任为华人裁判庭庭长一职,无论在官方或华社民间,这个机构都具有很高的地位。

ADVERTISEMENT

为了鼓励华商在砂拉越进行更多投资,拉者曾经在1920年前后召见王长水、宋庆海和黄木春3大富豪,王长水就在此时得到拉者委托,负责开发大石路占地50英亩的农业地,于是有了巴都吉央农庄的建立。

蔡羽/王长水的巴都吉央农庄
整修后的别墅,成了王家的住宅。(图:Footprints in Sarawak by Tan Sri Datuk (Dr) Ong Kee Hui)
数一数二大庄园,被誉为农场典范

这座综合性的农庄,建有一栋度假别墅,王长水在这里举行过无数社交派对和活动;别墅周围则是不同的农舍、棚寮和工人宿舍。根据王长水的孙子丹斯里拿督王其辉在回忆录《砂拉越足迹》一书的记录,巴都吉央的养猪场是一座长棚形建筑物,总共饲养了1000头猪;养鹿场则饲养了大约50只鹿,而且在数亩地范围内种植了不少油棕树;农庄内也养乳牛、鸽子、鸡鸭等。农庄内还有一大片的橡胶园、胡姬花园、鱼池和椰油提炼厂。农庄隔壁,王长水还拥有硕莪加工厂和日罗东加工厂。

这个时期,王长水也脱离友海公司,在友海街创办协顺兴宝号,后来改组易名为王长水父子公司。王家父子还在友海街开办脚车店、药剂行等,还有一家名为“协顺兴栈”的杂货店,主要售卖来自巴都吉央农庄及其他几个农场的产品。

当年,巴都吉央农庄是砂拉越数一数二的大庄园,曾经被《砂拉越公报》誉为“砂拉越农场典范”,当然吸引了不少人前去参观,其中包括1924年甫成立的农业部,经常将农庄作为农业官考察和实习的地点,而农业部的办事处也设在农庄隔邻。与王长水交情甚笃的第二代拉者查尔斯‧布洛克,经常从英国带回许多蔬菜和花朵的种子,作为圣诞礼物送给这位热爱农务的好朋友。

蔡羽/王长水的巴都吉央农庄
农庄里的猪寮饲养上千头猪。(图:Footprints in Sarawak by Tan Sri Datuk (Dr) Ong Kee Hui)

1929年,在母亲张淑恭去世以后,王长水就重建农庄的别墅,而后举家迁离花香街的祖屋,入住巴都吉央农庄的新豪宅。然而,不久之后爆发的全球经济不景,导致王长水的各项投资面临亏损,而农庄也面对资金周转问题,王家一度陷入负债累累的窘境,所幸后来在女婿黄庆昌的协助下,勉力渡过难关,并保住了巴都吉央农庄。

到了二战时期,农庄成了王家人的避难所。事缘古晋沦陷后,日军几乎占领了市区内所有的豪宅,倒是对王长水及其农庄还是格外礼遇的。或许出于王氏有极为崇高的社会地位,加上年事已高,因此日军对其亦敬重三分,日治期间几乎没有骚扰农庄,王家老老少少至少得以在农庄里躲避战祸。然而在物资短缺的情况下,免不了要抛开战前的奢华生活方式,下地耕种,从事农牧粗活。

蔡羽/王长水的巴都吉央农庄
王其辉等人当年就是在这座祖母的坟头接济二战的战俘。(图:Footprints in Sarawak by Tan Sri Datuk (Dr) Ong Kee Hui)
暗中接济战俘,提供食物药物

很多老古晋都听说过王长水暗中接济战俘的事迹。由于巴都吉央农庄邻近巴都林当战俘营,其中的战俘大多是拉者政府的欧籍官员,与王家素来有交情,因此在大家长的祝福下,王家众人都会想方设法就近为战俘提供食物和资源,暗中接触那些被押出来从事农活的战俘。

按照王其辉在《砂拉越足迹》的叙述,战俘劳作的地方与农庄里的王家墓园,仅隔着一片橡胶园,因此每到夜里他们会和约好的战俘在其祖母的坟头碰面,除了为战俘提供食物,也提供王家的家庭医生所准备的药物和保健品,比如维他命C、鱼肝油、抗疟疾药物等。对于王家冒险仗义相助,这些战俘都铭记在心,因此当日本投降,联军接管砂拉越后,王家受到英国方面的高度表扬,也让王长水及家人在英殖民时期继续得到人们的尊重。

巴都吉央农庄的一处山坡高地,被用作王家墓园,从这里可以俯瞰和远眺,视野开阔,风水极佳。1950年10月间,王长水与世长辞,享年86岁,就近安葬在王家墓园中。在大家长故去后,巴都吉央农庄的地产分配给各房儿孙,而后逐渐脱售作为发展用途,而王家墓园后来也迁往他处,仅保留少数几个坟墓在该处。

今时今日,这里是高级住宅区,也建有一些店屋,昔日风光一时的农庄宅院已经不复存在,也难以想像当年的画面。幸而还有一条王长水路,以及王合隆路(王长水四子)和王秀英路(王长水长女),标注着巴都吉央农庄的所在位置。

蔡羽/王长水的巴都吉央农庄
巴都吉央农庄如今已经是商店和高级住宅林立的黄金地段。(图:蔡羽)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