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晉的大石路(Rock Road),因為一塊深褐色的巨大神石——巴都吉央(Batu Kinyang)而得名。坊間傳說,神石會長大,而且相信石中有神,一直來都有人前往祭拜。有關神石的事蹟,已經記述在本欄前文〈大石神話〉中,而本文要記述的是距離神石咫尺之遙的“巴都吉央農莊”(Batu Kinyang Farm),農莊主人是砂拉越歷史上地位極高的王長水。
王長水是砂拉越第一代總甲必丹王友海的兒子,在父親往生後接任總甲必丹一職,除了在華社被尊為最高領導,在拉者政府中也倍受重視和禮遇,是官方《砂拉越公報》中名字出現得最頻密的華人,而且受委進入許多政府的委員會。除了擔任福建公會的會長和中華商會的主席,王氏更曾被拉者委任為華人裁判庭庭長一職,無論在官方或華社民間,這個機構都具有很高的地位。
ADVERTISEMENT
為了鼓勵華商在砂拉越進行更多投資,拉者曾經在1920年前後召見王長水、宋慶海和黃木春3大富豪,王長水就在此時得到拉者委託,負責開發大石路佔地50英畝的農業地,於是有了巴都吉央農莊的建立。
數一數二大莊園,被譽為農場典範
這座綜合性的農莊,建有一棟度假別墅,王長水在這裡舉行過無數社交派對和活動;別墅周圍則是不同的農舍、棚寮和工人宿舍。根據王長水的孫子丹斯里拿督王其輝在回憶錄《砂拉越足跡》一書的記錄,巴都吉央的養豬場是一座長棚形建築物,總共飼養了1000頭豬;養鹿場則飼養了大約50只鹿,而且在數畝地範圍內種植了不少油棕樹;農莊內也養乳牛、鴿子、雞鴨等。農莊內還有一大片的橡膠園、胡姬花園、魚池和椰油提煉廠。農莊隔壁,王長水還擁有碩莪加工廠和日羅東加工廠。
這個時期,王長水也脫離友海公司,在友海街創辦協順興寶號,後來改組易名為王長水父子公司。王家父子還在友海街開辦腳車店、藥劑行等,還有一家名為“協順興棧”的雜貨店,主要售賣來自巴都吉央農莊及其他幾個農場的產品。
當年,巴都吉央農莊是砂拉越數一數二的大莊園,曾經被《砂拉越公報》譽為“砂拉越農場典範”,當然吸引了不少人前去參觀,其中包括1924年甫成立的農業部,經常將農莊作為農業官考察和實習的地點,而農業部的辦事處也設在農莊隔鄰。與王長水交情甚篤的第二代拉者查爾斯‧布洛克,經常從英國帶回許多蔬菜和花朵的種子,作為聖誕禮物送給這位熱愛農務的好朋友。
1929年,在母親張淑恭去世以後,王長水就重建農莊的別墅,而後舉家遷離花香街的祖屋,入住巴都吉央農莊的新豪宅。然而,不久之後爆發的全球經濟不景,導致王長水的各項投資面臨虧損,而農莊也面對資金週轉問題,王家一度陷入負債累累的窘境,所幸後來在女婿黃慶昌的協助下,勉力渡過難關,並保住了巴都吉央農莊。
到了二戰時期,農莊成了王家人的避難所。事緣古晉淪陷後,日軍幾乎佔領了市區內所有的豪宅,倒是對王長水及其農莊還是格外禮遇的。或許出於王氏有極為崇高的社會地位,加上年事已高,因此日軍對其亦敬重三分,日治期間幾乎沒有騷擾農莊,王家老老少少至少得以在農莊裡躲避戰禍。然而在物資短缺的情況下,免不了要拋開戰前的奢華生活方式,下地耕種,從事農牧粗活。
暗中接濟戰俘,提供食物藥物
很多老古晉都聽說過王長水暗中接濟戰俘的事蹟。由於巴都吉央農莊鄰近巴都林當戰俘營,其中的戰俘大多是拉者政府的歐籍官員,與王家素來有交情,因此在大家長的祝福下,王家眾人都會想方設法就近為戰俘提供食物和資源,暗中接觸那些被押出來從事農活的戰俘。
按照王其輝在《砂拉越足跡》的敘述,戰俘勞作的地方與農莊裡的王家墓園,僅隔著一片橡膠園,因此每到夜裡他們會和約好的戰俘在其祖母的墳頭碰面,除了為戰俘提供食物,也提供王家的家庭醫生所準備的藥物和保健品,比如維他命C、魚肝油、抗瘧疾藥物等。對於王家冒險仗義相助,這些戰俘都銘記在心,因此當日本投降,聯軍接管砂拉越後,王家受到英國方面的高度表揚,也讓王長水及家人在英殖民時期繼續得到人們的尊重。
巴都吉央農莊的一處山坡高地,被用作王家墓園,從這裡可以俯瞰和遠眺,視野開闊,風水極佳。1950年10月間,王長水與世長辭,享年86歲,就近安葬在王家墓園中。在大家長故去後,巴都吉央農莊的地產分配給各房兒孫,而後逐漸脫售作為發展用途,而王家墓園後來也遷往他處,僅保留少數幾個墳墓在該處。
今時今日,這裡是高級住宅區,也建有一些店屋,昔日風光一時的農莊宅院已經不復存在,也難以想像當年的畫面。幸而還有一條王長水路,以及王合隆路(王長水四子)和王秀英路(王長水長女),標註著巴都吉央農莊的所在位置。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