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SJ在抗疫方面曾經出過力,但效率一度惹人質疑,如今就像棄之可惜的雞肋,完全棄用似乎又有點“浪費”。
ADVERTISEMENT
前些日子,我陷入了個資外洩疑雲。
事緣我收到某電訊商的商業短訊,說將在外州某商場舉辦促銷。巧的是我3周前曾到過該商場,但除了以MySJ打卡外,未留下任何個資,電訊商為何會通知我在該處舉辦的活動呢?莫非MySJ“出賣”了我?
後來,我得知還有其他電訊用戶也收到同樣訊息時,才覺得也許是自己多慮了。
無論如何,很多人最近不斷收到許多商業訊息或詐騙電話,不勝其煩。到底我們的個人資料是如何外洩的,是許多人心中的疑惑。
疫情前,大馬人無法想像,我們竟然會有長達兩年的日子,去到每個地方都必須“報到”。
根據衛生部及衛長凱里發佈的數據,MySJ自2020年5月以來,記錄了超過130億次簽到(check-in),相關數據包含了簽到者的生活軌跡、喜好、消費模式等私密細節,理應也包含了個人健康症狀和確診冠病的健康數據。
也就是說,這兩年來,我們去了哪裡、幹了什麼,幾乎是無所遁形。
可想而知,相關資料如果被濫用,或者被駭,落入不法之徒手中,後果是不堪設想。
近日,關於MySJ會賣給私企的消息更是甚囂塵上,於是凱里親自滅火,向國人保證,所有存儲在MySJ數據庫中的資料,僅供衛生部在應對疫情時使用。而且,用戶登錄資料將在90天后永久性刪除,政府不會用它來監視國人行動。
或許如凱里所言,MySJ將由衛生部全面接管,迄今亦未付費給MySJ開發者,但天下不會有免費的午餐,也不會有永遠免費的Apps。
MySJ資料蘊含的是龐大的商機,只要人民還在使用MySJ,就會有私隱被侵犯的隱憂。
環視國外,一些已全面進入無現金及數字化的國家,也曾經引發私隱會否外洩疑雲,因為人民的行為模式、一舉一動,在大數據下極易被監控。
在大馬,如果有心人真的想通過MySJ來進行政治用途,或追查選民動向,也不是沒有這個可能,例如可以追蹤某人是否常出席政黨的政治講座。
只是,要強調的是,就算知道一個人的動向,也未必知道他心裡真正的想法。所謂的大數據,有時也具有誤導性。
好比,前些日子,我點擊了某男星的離婚新聞,過後就收到接二連三相關新聞的推送,但我過後其實已對該新聞後續發展毫無興趣了。
我也曾在網站點擊檯燈資訊,過後在實體店買了檯燈,然而仍不時收到各品牌檯燈的商訊。一個人怎會需要買那麼多臺燈呢?
所以,有時候大數據並不全然可信,因為它無法辨別消費者真正的需求。而現在有人甚至可以在MySJ上傳虛假的確診資訊,因此要將MySJ改為健康管理的建議也有待商榷,除非我們能確定人們早前輸入的資訊是正確無誤的,否則後果可大可小。
MySJ在抗疫方面曾經出過力,但效率一度惹人質疑,如今就像棄之可惜的雞肋,完全棄用似乎又有點“浪費”,尤其是現在國門大開,外國人入境大馬也必須下載MySJ,更讓MySJ用戶大增,為此就更有必要善加管理。
若在疫情平息後,政府想把MySJ改在其他用途上,就必須防堵資安漏洞,慎用數據,嚴禁商業化及政治化,勿讓“吾安”(MySJ)變得令人“吾不安”。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