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星洲人

|

会员文

|
发布: 1:46pm 05/04/2022

建筑

草稿筑迹

林慧敏

建筑

草稿筑迹

林慧敏

【草稿築跡】城市甜甜圈化——巴生北區:昔日商城今日空城

逐漸造成巴生中心北區甜甜圈化的原因有許多,除了市政府多年前把巴士總站和菜市場遷往市中心外圍,導致人流分散,2000年左右巴生城市外圍迅速發展也是推進這一現象的其中一個因素。

作者:(草稿策劃編輯和網站架構師,Hochschule Anhalt建築碩士在讀,曾是BOOKU的初創團隊, 參與策劃“Italo Calvino”建築文學展)

ADVERTISEMENT

近年來,在許多歷史性的城市中心,開始出現嚴重的“甜甜圈化現象”。“甜甜圈”這個詞聽起來可愛無害,實際上卻是影射城市中心變得空心化的現象,就像甜甜圈的形狀。

當一座城市迅速崛起之時,大家都會爭先恐後往城區遷移,導致該地區過度擁擠。而僧多粥少的情況自然就會帶動房價高漲,大家就會因為無法在市中心中找到可負擔的房子,選擇退居於市中心外圍。外圍人口的持續增長又會把相關的經濟產業引入,時間一長,外圍的穩定發展就有可能取代了市中心的經濟地位。

城市中心甜甜圈化最具代表的例子是美國的第四大城市休斯頓(Houston)。在1960年代,休斯頓市中心由於610高速環線周遭的發展而漸漸把經濟重心移向外圍。1970年代末,市中心外圍興建的辦公室大樓已經是市中心內的3倍之多。到了1980年代末,休斯頓市中心接近40%的建築由於無人問津而轉換成了停車場。

曾經熱鬧非凡的太平街如今人潮大不如前,南安會館大廈依舊矗立於舊址。

從南到北,60年代的戰略要地

回望馬來西亞,我們也擁有許多曾經輝煌的重要城市,巴生老城中心是其中一個值得關注的城區。許多人可能對吉隆坡、怡保、喬治市等老城並不陌生,但說到巴生卻似乎只知道肉骨茶,對於這個地方的歷史與現狀一無所知。

其實巴生在馬來半島的發展上曾經佔有舉足輕重的一席,在錫米產業蓬勃的19世紀期間,這座城市也是多方領袖爭奪的寶地。巴生的位置剛好坐落在受保護的西海岸區域內,120公里長的巴生河也非常方便運輸貨物,甚至曾被歷史學家J.M.古力克(J.M. Gullick)譽為“唯一能穿越森林的高速大道”。

在英殖民政府把其在馬來半島的統治中心於1880年轉移到吉隆坡之前,巴生中心南區曾經是英殖民的統治據點,而大量下南洋的華人來到了巴生尋找生計,卻因為屬於低下階層的勞工而被拒於南區外,於是靠一己之力慢慢發展了巴生北區。

60年代初,巴生中心北區的發展一時無兩,一列列的店屋應聲聳立,幾乎取代了南區多年身為巴生重地的位置。在這麼一個小區內同時開張了好幾家百貨商場和電影院,再加上菜市場和總巴士站都坐落於此,讓巴生北區躥起成為了巴生人必去的購物中心。

邵氏先得坊曾是巴生最大的百貨公司之一,如今卻不敵時代的改變和城市向外擴展的衝擊,在巴生北區中心掙扎求存。
曾經的國泰戲院建築,如今已經成為了傢俱展銷廳。

從內到外,巴生老城的今非

只可惜好景不長,近10年間,市政府的多項決定和城市的向外發展,把人群推向中心外圍,曾經熱鬧的北區中心漸漸變成了死城。每逢節慶期間,熱鬧非凡的巴生中心北區(或人稱太平街一帶)從大家買年貨、月餅、布料等必去的地方,成為了即使節日將近也毫無人潮的空城。許多老店鋪連接倒閉,曾經風靡一時的邵氏先得坊(Shaw Centrepoint)百貨商場也只剩寥寥無幾的顧客,小時候記憶中萬人空巷歡慶新春佳節的景象已不復在。

逐漸造成巴生中心北區今日現象的原因有許多,除了市政府多年前把巴士總站和菜市場遷往市中心外圍,導致人流分散,2000年左右巴生城市外圍迅速發展也是推進這一現象的其中一個因素。自2000年起的10年間,巴生南部開始興建了許多大型規劃式住宅區,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以花園式住宅為噱頭的“Bandar Botanic”和後來在鄰近開發的“Bukit Tinggi”區。南部的發展讓許多本來居住在班達馬蘭新村和市中心的巴生人開始移居市中心外。而這些新城區也同時發展了許多在地的店屋和大型百貨商場,老舊的巴生市中心無力與這些後來居上的新型購物商場競爭。

兩合雜貨店或許是巴生北區中心為數不多依舊屹立不倒的老店。
巴生興華校友會在八十年代採青的街景。(圖:取自Kelang巴生臉書專頁)

現狀惡化,政策的不利好不兼容

2009年,市政府為了解決巴生中心北區的交通阻塞情況,把本來雙向的道路改成了單向道,把本來已在掙扎求存的巴生中心北區,推向了更嚴峻的命運。改道後前往巴生中心北區的路變得非常不方便,許多民眾表示只要一不小心錯過一個入口,就需要再繞一大圈才能進入該區,後來就乾脆不再去了。據《星洲日報》2009年的報道,改道後當地的生意額下降了30%左右,甚至導致一些商鋪直接倒閉。

北區中心曾經租金上萬的店屋淪落成今日低價出租也無人問津的命運,空蕩蕩的街道和廢置建築淪為犯罪的溫床。但北區中心終歸是舊城中心,直至今日還保留不錯的公共交通系統,於是便宜的頂樓租金成為了外籍勞工住宿的首要選擇。而在城市人對外籍勞工的偏見和安全隱患考量下,幾乎沒有道地巴生人願意踏入這一區,更別說是外地人了。

目前正在修建中的LRT 3 ,其中有一站將坐落於巴生北區中心邵氏先得坊前方,這一個新的改變會不會讓巴生北區中心重獲當年光彩?只可惜這樣的可能卻沒有獲得民眾一致正面的看法。一個城市的起源總歸有其意義和價值所在。“甜甜圈化”是反自然現象的發展,卻漸漸地成為了一種常態。或許,在我們嚷嚷城市已經沒有新地段可以發展的同時,是時候回到老舊市中心看看,尋找活化的可能!

即將竣工的LRT 3巴生站臺連接了巴生著名的哥打雙層橋(Kota Bridge),但曾經承載許多巴生人回憶的Emporium Makan卻為了發展讓路,永遠消失於此地。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