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这么说,讣告是生者为死者发的最后一封文告……
许多老一辈读者翻开报纸第一件事是翻阅讣告。他们静静扫描,细看照片、人名、地名。也许是家乡,或是曾经工作打拼的地方,有哪些曾经相遇的老朋友、老同事,或是久未联系的远房亲戚先行一步了。有时他们看见年纪轻轻的照片,即便素未谋面,也会不忍感叹一句天妒英才、英年早逝。
ADVERTISEMENT
讣告的功能很简单,就是通报死讯。可报纸上一方讣告的内容并不简单,短短几行文字,交代了逝者生死、后事、亲属关系,以及最后敬意……
报道:本刊 白慧琪
摄影:本报 林添喜、受访者提供、本报资料中心
根据资料,《礼记》〈文王世子〉写“冠,取妻必告,死必赴,不忘亲也”,其中“赴”通“讣”。整句话的意思是:加冠(成年)、娶亲一定要告知,逝世一定要报丧,才表示不忘亲属。《礼记》〈檀弓〉也写,伯高死于衞,赴于孔子。伯高死在卫国,将死讯告知孔子。
本地文史田野工作者李永球说,自古以来就有讣告。讣告的功能简单,家中亲人过世,刊登一则讣告,通知各方亲友。旧时还没有报纸,人们就请读书人简单写一则张贴家门,或写一张纸条托人送到远方通知亲友。
普通会员 | VIP | VVIP | |
---|---|---|---|
星洲网平台内容 | |||
星洲公开活动 | |||
礼品/优惠 | |||
会员文 | |||
VIP文 | |||
特邀活动/特级优惠 | |||
电子报(全国11份地方版) | |||
报纸 | |||
他在田野调查中曾听过,1970年代乡下电话仍不普及,丧家还需托德士司机到城里哪条街哪号门牌,向城里工作的亲人报告死讯。过往一些乡镇村落,若有一户人家办丧事,便以红丝线绑住一对红蜡烛,送给邻里每户人家。如此一来,大家都知道村里有人办丧事了。
谁来发? 谁会发?
在马来西亚,至少20世纪初前后就有讣告。当时的讣告不只由丧家发,乡团组织也会义不容辞代发〈敬告知交〉,告知同乡哪位乡长、乡贤逝世,何时出殡,有心者可前来送逝者最后一程。与讣告不同,〈敬告知交〉通常包含赞美的词句,歌颂逝者。
他手边看过较为久远的,是100年前刊登在《新国民日报》的〈敬告知交〉。当时太平福建公司为已故总理(福建会馆会长)黄务美刊登,年份还是用“民国十年”,即1921年。文中赞美逝者道:排难改纷,厥功甚伟,又极热心公益,交游亦广。
李永球说,旧时人们热心代登,结果一人过世竟有多则讣告,不免造成混乱。太平福建会馆1937年的会议记录就曾记载,提倡改良丧仪,出殡之期由丧家自发讣闻,不需亲戚朋友代登转达。
他也提到,华人习惯“报喜不报忧”,这也体现在丧礼文化上。乔迁、婚庆等喜事,人们会发请柬邀请宾客,若没收到请柬,可别不请自来。办丧事不会到处邀请,而是刊登讣告,看到消息的人自行决定是否前往吊唁,或致电慰问献上敬意。
兼具报丧、记载家谱功能
现今报章里的讣告,内容大致如下:方框里头贴着逝者头像,写上“讣告”、“XXX逝世”,主文交代逝者祖籍、生与死之日、岁数、丧礼仪式、出殡时间,以及亲属列表。
新山文史工作者舒庆祥自1971年加入星洲日报担任广告员,这50年来看过、经手过不计其数的讣告、挽词、泣谢和追思广告,也收藏不少名人讣告。他说,马来西亚与新加坡报章的讣告特别多,他的香港朋友看了非常惊讶。
在他看来,讣告除了通报死讯这一基本功能,也可视作小型家谱。遥想当年,马新华人离乡背井南来,没有祠堂,更没有家谱。直到他们逝世后,讣告不仅写明祖籍,也详列亲属,形同家谱。他们的后人收藏当作纪录,将来又有亲人离世即沿用。
舒庆祥说,1971年星洲日报在新山罗米街(Jalan Dhobby)成立办事处后,采访部与广告业务才各自独立作业。在那之前,丧府不是上报馆找人刊登讣告,而是找记者或报纸代理代写。
发展至今,写讣告已非广告员专利。很多殡葬业者也把讣告纳入丧仪配套服务,备有固定格式的讣告,只更换文中姓名、祖籍、生死和出殡时间等逝者个人资料,并填充家属名单。很多年轻一辈也不在报章上替长辈登讣告,而是在脸书等社交媒体上通报。
撰写讣告要注意什么?
如此看来,人们仍非常重视讣告,但这份“重视”不应仅止于形式。讣告的文字、格式、内容和意思才是重点,却常被忽略。举例,长辈在家中自然死亡,男性用“寿终正寝”,女性则用“寿终内寝”;若在医院病逝,而非家中,用“寿终”即可;遭逢意外或轻生,不能用“寿终”,只能用“逝世”,且不必写明意外原因。“随侍在侧,亲视入殓,遵礼成服”,各有意涵,某些情况并不适用。
相较从前,舒庆祥认为讣告经年累月演进,已经移除许多较为封建的元素。例如,丈夫先死的妻子不再自称“未亡人”,父母双亡的儿子也不用“孤哀子”。李永球也说,从前的讣告不列女性和外家眷属,只写兄弟、儿子、侄子等,这种做法他并不欣赏。
就用语而言,舒庆祥觉得已经够浅白,无需再简化。虽然刊登讣告算是私事,年轻一辈在网上如何写讣告是个人自由,但他认为讣告还需要有一定传统礼数和规矩。
李永球也感慨,就连很多大专学府的学术人员也没有研究,可见的确很少人真正关注讣告。讣告是唯一还保留部分文言文的文体,内容精简,文字优雅,过于白话会显出一些毛病。例如,“显考/妣”,意即“我最敬爱的父亲/母亲”,两个字不仅概括七字意涵,也表述了发讣者的身分——逝者的儿子。讣告是生者为逝者写的最后一封文告,还需以最谨慎、崇敬、讲究的心,细细检查撰写。
除了讣告,还有什么丧事文告?
除了讣告,在报纸上刊登与逝者相关的文体还有挽词、泣谢,以及追思。逐一来看:
【挽词】
亲友、乡团组织、商业伙伴发给逝者的敬意。通常写上4个大字赞美逝者,男性长者用词如“五福完人”、“哲人其萎”、“高山仰止”,女性长者多用“驾返瑶池”、“懿德流芳”。
李永球解释,挽词其实就是丧礼上常见的挽幛。亲友、乡团组织或商业伙伴送来一块布料或被单,写明逝者(如:XX乡团理事某某先慈),四字赞美的话、XX乡团敬挽。
舒庆祥从事星洲日报广告业务多年,据他观察,1970年代挽词还不那么流行,多数是生意往来的客户或华团替知名人士刊登挽词。挽词也成为一些华团制定的福利,若理事亲人逝世,组织刊登挽词以表敬意。
“以前的挽词,(敬挽名单)一个人名5令吉,加起来多少,挽词就多大。”商界、华社名人或其亲人逝世,广告员也会主动向他们的商业伙伴或社团招挽词。“客户都很乐意,因为他们可能很忙无法亲自到丧府吊唁,我们(广告员)代劳,帮他们完成人情。”
要特别谨慎的是,广告员必须了解逝者身分、年龄、职业挑选四字用语。通常,年老且儿孙满堂者用“福寿全归”,丧府就非常满意了。
【泣谢】
丧礼结束后,主丧者率领家属感谢治丧期间众多亲朋戚友的帮忙,前来吊唁、赠送花圈、赙仪、刊登挽词等。
【追思】
逝者逝世周年纪念时,家属或亲友刊登,以表思念。舒庆祥是星洲日报资深广告员,从业50年。期间,他曾经手过连续十数年的追思广告。一位老先生每年都为死去的太太刊登追思广告,直到自己后来也逝世才停止。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