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時任首相敦馬哈迪提出向東學習政策,主張馬來西亞效法日本的成功經驗,學習日本人的管理方式和工作態度,藉以改善國民素質和國家經濟。從那時候起,我國每年有許多學生到日本留學,這些留學生如今有的在企業界大展拳腳;有的在科學實驗室研發新技術;有的在為國家修築鐵路和橋樑;有的在用文字記錄我國的大城小鎮。他們從方方面面促進國家建設,希望把日本人“一生懸命”的態度移植到這片國土上。
今年是我國向東學習政策40週年,這些年有數以萬計國人到日本留學,他們當中有些是被公共服務局(JPA)派遣到日本學習;有些是日本政府的獎學金得主;更多是自費到日本留學的所謂私費生。不管他們是以什麼身分到日本留學,總有許多經歷是相同的。
ADVERTISEMENT
不過,40年畢竟不短,不同世代的留學生也許會因為時代背景不同,對留學經歷有不一樣的解讀和感受。究竟過去這40年,馬來西亞留學生在日本有怎樣的體驗?他們又從日本帶回了什麼?
暱稱“李桑”的蘋果旅遊創辦人拿督斯里李益輝,在向東學習政策開始發酵的1991年前往日本留學,他常自嘲是超齡大學生,因為當年他已26歲。
赴日留學之前,他在本地當導遊,那時候經常遇到一些從日本留學回來的同行,告訴他日本有多好,還說“你應該去日本看一看”。這令本來就已嚮往出國深造的他很是心動,所以決定到日本半工半讀。
來到1990年代末期,日劇和日本流行文化在我國掀起一陣“哈日風”,當時還是中學生的旅遊作家林振富便因為《悠長假期》、《海灘男孩》等日劇而嚮往日本,剛好在中六那年,他從報紙得知日本政府提供獎學金就好奇去申請,結果一連在筆試和麵試過關斬將,於2002年以日本政府獎學金前往日本留學。
不過,不是每個人都因為受日本文化影響而想到當地留學,例如目前在馬來西亞癌症研究機構工作的郭小怡,便坦言她以前從來沒想過要到日本留學,是2016年剛好有一位日本教授要找研究生做關於癌症的研究,她才機緣巧合到日本深造。
如何克服語言障礙?
李益輝:學唱日本兒歌
對於要不要到日本留學,學生往往最擔心的是語言問題,但這問題不難克服,比如李益輝,他抵達日本後的第一個星期,在完全不會日語的情況下就去一家中華料理飯店打工,專職在廚房洗碗。當時老闆娘教他唱日本兒歌學日語,很快他便朗朗上口,從不會日語到會說日語只用了3個月時間,到他考進東京國際大學國際經濟系也只花了大約7個月。
林振富:日語學校上課
林振富赴日之前也不會日語,只懂幾個日語單詞,但他說“那時年輕,沒什麼好怕,就直接過去了。”
抵達日本後的第一年,林振富先是在日語學校上課。為了更快學好日語,他即便有獎學金也去居酒屋打工,從那裡他學到許多課本不會教的流行用語,同時也幫助他更快速瞭解當地社會。
郭小怡:為興趣而學
郭小怡的情況則跟其他兩人不一樣,她到日本是攻讀博士學位,研究報告皆以英文書寫,大學也沒規定她要懂日語,所以她其實大可不學,是她出於興趣才自己去學習日語。
她說,2016年剛到日本金澤時,若完全不懂日語確實很辛苦,幸好後來開始有各種各樣的翻譯App,加上金澤這個地方近年越來越國際化、越來越多人會說英語,所以在她去年回國之前,即使不太會日語也已經不是大問題了。
事實上,近年越來越多日本大學推出全英語課程,這跟1990年代的情況很不一樣,李益輝說,在他留學的那個年代,即使是名校也幾乎沒有英語教學的課程,直到近些年因為日本大學招生競爭激烈,才有越來越多大學的研究生院推出以英語為媒介語的課程。
大馬幫在東瀛守望相助
赴日深造的留學生主要可分為兩種:一種是國家提供獎學金的國費生;另一種是自費留學的私費生。李益輝說,在他留學的1990年代,國費生和私費生幾乎是兩個不同的世界,很少國費生會去打工,因為他們的獎學金非常豐厚,除了學費還包含生活費和來回機票。相對的,私費生需要籌措學費和生活費,所以他們都忙於打工,像他本身在暑假就打兩三份工。
欣慰的是,不管哪個年代,馬來西亞留學生都秉持互助精神,在異鄉給予彼此溫暖。例如李益輝那個年代,只要有馬來西亞留學生繳不出學費,其他同鄉就會幫忙眾籌學費渡過難關。這種情誼即使回到馬來西亞後也一直延續,他旅行社許多同事便是日本歸來的留學生。
來到林振富那個世代,關照學弟妹已彷彿是一種責任,學長姐會帶學弟妹到處去見識,例如新生通常都是4月入學,那時正好是賞櫻季節,一夥人會去野餐聯誼。
除了同鄉之間互助互愛,日本人對留學生也很友善。像林振富這樣的國費生,雖然平時都是住在學校宿舍,但他們有日本人當他們的監護人(他們稱作Host family),監護人經常帶他們到處去了解日本文化,如果他們在生活上遇到難題,監護人也會為他們解惑。
郭小怡比較多是承蒙老師的照顧,她說:“生活上我老師幫了我很多,我有什麼不明白的地方就直接去問他,他都會幫我解決。比如有一次我在日本被蜜蜂叮,引發全身敏感,是老師帶我去看醫生。”由於她的教授曾經在外國生活,深知國際學生的不容易,因此對國際學生很照顧,以至於她覺得自己不學日語好像也不是大問題。
留學經歷如何形塑了今天的我
從留學的第一天開始,留學生跟日本的連結就已經產生,這種連結將會跟隨他們一輩子,無論品格、機遇或人生觀都可由此追溯。
李益輝1996年畢業回國後繼續投身旅遊業,發現本地的日本旅行團停滯不前,於是他聯合創辦旅行社,將主力放在自己非常熟悉的日本,開拓例如去北海道看薰衣草的旅遊線路。從此以後,他跟日本的關係越來越深厚,笑言只差沒娶日本女子當太太。
林振富在日本留學5年,回國後參與捷運工程,在職場貫徹日本人守時、講信用和全力以赴的工作態度,卻無奈發現跟這裡的職場格格不入。他工作一年後毅然辭職,在本地四處旅遊。
他把旅遊經歷寫成《搭上巴士去旅行》,有些讀者不明所以,問為什麼版面有那麼多的留白?為什麼不把照片填滿整個頁面?其實,這本書乃依照日本論文的格式排版,從排版和裝幀風格就可以看出,他不只學習到了日本人的工作態度,也深受日本美學影響。
至於郭小怡,她很欣賞日本人的時間觀念,對時間管控非常精準。她笑說反而是自己把日本同事“帶壞”,因為她常跟他們說工作和生活要平衡,放鬆時且盡情放鬆。如果跟日本同事比較,她總覺得自己在馬來西亞算是最勤力的員工,“可是在日本卻是最懶惰的員工。”
“日本會幫你教好你的孩子”
郭小怡在日本研究癌症生物學,她說在日本做科研的好處是日本大學有很好的支援體系,教授、研究助理和學生像是一個合作無間的團隊,不像在馬來西亞搞科研,往往一個人要包辦很多事情,導致效率比別人低。
林振富鼓勵年輕學子到日本留學,不用害怕語言不通,因為現在資訊非常發達,翻譯軟件又很方便,到日本後儘管打開心懷,把好的東西學回來。
李益輝也常跟旅行團的家長說,如果不知道要讓孩子到哪裡留學的話,就去日本,“日本會幫你教好你的孩子。”他的理由是如果年輕人在十八九歲這個年紀到日本留學,他敢說他們遇見的人十之八九都是好人。如果他們積極融入當地社會,把他們守時、自律和一生懸命的態度學起來,受益的終將是自己,而且會是終身。
延伸閱讀:
更多文章: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