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網
星洲網
星洲網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網 Newsletter 聯絡我們|星洲網 聯絡我們 登廣告|星洲網 登廣告 關於我們|星洲網 關於我們 活動|星洲網 活動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言路

|

微隱於學

發佈: 7:10am 07/04/2022

宋明家

伊維菌素

Paxlovid

莫諾匹韋

微隱於學

連花清瘟膠囊

羥氯喹

宋明家.Paxlovid 和春天有个约会

宋明家

虽然看似能预防重症,但它在真实世界病患群体的具体表现,还是个未知数。

ADVERTISEMENT

“夜阑人静处,当听到,这一厥幽幽的Saxophone,想起你茫然于漆黑夜半”

夜阑人静处,刚刚静下来想写点东西,突然听到这旋律,前尘旧梦顿时涌上心头。

第一次看电影版《我和春天有个约会》,是1995年。

一晃眼,时间过得很快。有些人也走得快。家里的长辈、大学的好友、中学的老同学、T团体的伙伴、学校的同事。有的怜悯我事忙,好歹等我看最后一眼;更多是匆忙的走,来不及说再见。

“在这晚星月迷蒙,盼再看到你脸容;在这晚思念无穷,心中感觉似无法操纵”

就像前晚回家路上,听到988听众向陈峰《大城心事》的一番倾诉,声声迷茫和怅惘,放不下突然染疫逝世的先生,牵动太多我们的情绪……这两年,听到太多这样的悲剧。故事里有亲人、有友人、有路人甲乙丙,都是某家某人放不下的挚爱。

对于病毒,人类除了疫苗和SOP,似乎就是束手无策。原本备受看好的(ivermectin)、(hydroxychloroquine)、,都被证实是美丽误会。后来以为Merck的(molnupiravir)是抗疫仙丹,但详细报告一出来,却发现预防重症有效率从50%重跌至30%(见2021年12月13日《自然》文章),近乎虚有其表。

去年11月,却又来了一个Paxlovid,据说差不多晋级神药阶位,让医学界在疫情寒冬里,看到了春天。

就像《我和春天有个约会》男女主角的重逢,有着春天希望。

70年代的抒情歌后姚小蝶,一直和萨克斯风乐师沈家豪的关系暧昧不清、若即若离。乐师后来因故前往越南,从此杳无音讯。分隔20年后,乐师突然出现在歌后的演唱会上……

20年前沙斯疫情的悲欢离合里,Paxlovid的前身药物PF-07321332,也曾在医学试验里,和沙斯病毒打了个暧昧不清的照面。

这得从沙斯(SARS)和新冠病毒(SARS-CoV-2)这两兄弟的复制特征谈起。这些病毒为了繁衍复制,会使用一种“主蛋白酶”(main protein,缩写Mpro)的剪刀,来修剪所生产蛋白,以组装新病毒。

当时科学家发现多种能对抗Mpro、阻止病毒复制的抑制剂,比如PF-007304814、PF-00835231、PF-07304814和PF-07321332。但短短一年内,在治疗药物还来不及研发的情况下,沙斯病毒突然消失得无影无踪。

20年后,新冠病毒的出现,让许多制药公司重启这些研究。而辉瑞的PF-07321332临床试验,显示搭配了ritonavir后被命名为Paxlovid的新药,能89%有效预防重症(引2021年11月《BMJ》期刊论文)。最新的2246受试者数据,也证实这新药能降低住院风险或死亡约89%(见辉瑞官网)。

Paxlovid的出现,看似歌后和乐师春天的约会,但这不代表我们可以从此高枕无忧。

新变异株的可能出现,是个隐患。

从原始毒株开始,Alpha、Delta和Omicron变异株的传播率,比20年前的沙斯病毒更高、更强,Omicron更是目前已知感染力最强的人类病毒。

疫苗的接种,让全世界的病毒蔓延速度减慢,降低(更高传播率)新变种的出现几率,但这仍无法阻止病毒持续变异的进程,尤其在免疫功能低下的病患(immunosuppressed patient)体内的变异。美国Brigham and Women’s Hospital的研究,凸显了这医学界的隐忧:病毒只需要短短的152天,就能在免疫疾病(抗磷脂综合征antiphospholipid syndrome)病患体内大肆繁殖,产生具有34个新变异点的变种,其中12个变异处于刺突蛋白基因(见2020年12月3日《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期刊文章)。

如果恰好这些变异株具高传播率、高致死率,那全世界又得将为此折腾一番。

另,虽然Paxlovid看似能预防重症,但它在真实世界病患群体的具体表现,还是个未知数。

不管怎样,以目前情势来看,Paxlovid还是一个春天的希望。

“若是情未冻,请跟我,哼这幽幽的Saxophone,于今晚柔柔的,想我入梦中”

时间虽然流逝了,有些人虽然走了,但美好的人和事,都永远留在我们心里。

春天终将到来,和每个人,都有个约会。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熱門新聞

百格視頻

发布: 7:10am 27/03/2025
宋明家.“滑世代”需要更多自律和“定、静、安、虑、得”

“滑世代”如何能够做到人机共处、相得益彰,关键就是:“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星洲日报3月9日的星期天头条《3C保姆孕育滑世代》,点出全世界都在面临的一大问题:网络成瘾(internet addiction)。

对大多数高中和大学生来说,现今的多数课程设计、日常教学活动和教材,都是放在诸如Moodle、Blackboard的网上学习管理系统,老师、教授和学生们无可避免在这方面增加屏幕时间,以完成教学活动。同时,5年前新冠疫情的到来,大幅度加快了“线上+线下”混合学习模式的脚步。

在日常生活里,因为智能手机科技的日愈发达、便利和廉宜,“快”、“短”、“浅”和“碎”成了许多人的特征:长期习惯于观看碎片、快览短文,造成性子急躁、注意力易散乱,导致思考浅薄、内心空虚等“滑世代特征”。

这些症状,都出现在各个现代化中学、大学课堂上,而且都有各种研究数据支持。套一句有30余年教学经验的澳裔同事的话,是“注意力、学习力、智力和创造力逐年下滑”。

不受影响的,是极小部分“天赋”较强(是的,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动脑的、注重学术思考的教育),或者颇为“自律”的学生。

对绝大部分人来说,“自律”是个关键。因为相比20年前的课堂,当前电子设备和平台制造出太多让人更分心的娱乐性玩意;无法在各种智能手机、iPad等电子设备的娱乐性屏幕前展现“自律”的人,其结果必然就是“心浮气躁”和“不专注”,相等于无法“止”、“静”和“安”,不能随处而静安,就无法“虑”(思虑周详、深入思考),最终无法获“得”所要吸收的知识。

对需要各类电子设备来完成工作的成人来说(如区区在下),一天超过8个小时屏幕时间是等闲事,但这些是善用网际网络、社交平台、人工智能和各类软件,以提升工作效率。对大多数的我们而言,因为生活和工作KPI的压力,定性和自律是无需太大外力来达致的;但对大部分学生来说,还是需要一些来自师长的引导和劝勉,以培育健康的滑世代生活方式。

你也可能感興趣
 

ADVERTISEMENT

點擊 可閱讀下一則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