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網絡平臺出現“懶婚”一詞,用來形容時下年輕人對婚姻既不期待也不抗拒的狀態。這個群體擁有穩定的職業,有較高的學歷和收入,經濟獨立,享受戀愛但懶得結婚。
ADVERTISEMENT
隨著互聯網的普及和外來文化的影響,越來越多Y世代(指80年代初至90年代末出生的人)的婚戀觀也隨之發生變化。他們重視自我價值,不再拘泥於結婚生子的傳統習俗,以致晚婚和不婚現象日益嚴重。
讀到一份2021年有關中國當代不婚現象白皮書的研究報告,探討不婚形成的原因,不婚群體的屬性特徵,以及未來步入婚姻的可能。日本NHK也在2019年公佈了一份關於日本未婚男女結婚意願的調查,結果顯示接受終身不婚的比例高達88%,68%的人覺得“可以不結婚”,認為“結婚是理所當然的”不到三分之一。
整體來說,半數以上的不婚群體承認輿論對他們產生一定的影響。輿論一方面在宣揚單身的優點,鼓勵單身,另一方面也在傳播婚姻的弊端,推崇不婚。從個人角度而言,不婚主義者大多出於對婚後瑣碎和感情變質的恐懼。遇不到自己心目中的真愛,不願意將就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不婚族中約1/3認為結婚和戀愛是兩件事;愛情是美好甜蜜的,而婚姻更像冷冰冰的商業合同。婚後的家庭瑣事和禮節往來,包括生養孩子是不婚族最為恐懼的。結婚面對的誘惑更多,出軌就如懸在頭上的一把刀,讓人缺乏安全感,離婚率的攀升更讓人對結婚心生畏懼。
儘管不婚族日益增加,仍有9成適婚期男女認為自己未來可能會結婚。以日本為例,透過婚介所相親仍是日本人主要的擇偶方式,“婚活”(為了結婚而從事聯誼,相親或約會活動)在日本被視為龐大的商機。不只日本,亞洲地區如中國、臺灣、香港、韓國、新加坡也盛行婚活,各種約會交友App應運而生,成為現代月老及紅娘的角色轉化,各種形式的相親會越來越盛行,甚至還有奇葩父母為了讓自己孩子結婚而進行“代理相親”活動。
古代婚嫁沒有自主權,通常是憑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新時代年輕人崇尚自由戀愛,大多排斥相親。但在傳統華人社會中,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的觀念仍然根深蒂固,引發了“逼婚”的社會問題。對了,近期Netflix熱播的韓劇《社內相親》搞笑又紓壓,可以從中窺見韓國父母逼婚實況。
假如你問我,結婚有什麼好?我會借用幽默大師蕭伯納的名言告訴你:“想結婚的就去結婚,想單身的就維持單身,反正最後都會後悔的。”不婚究竟是好是壞,仍需自作判斷,權衡利弊。一個人有一個人的自由,兩個人有兩個人的依靠,自己覺得好就行了。
更多文章: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