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人钱财,替人消灾,那是天公地道的事。对等交易,也是天经地义。领一份财得消各种灾,聪明人都不会做得久。
硕士班最近又要开课了。在更新资料时注意到一套理论,当下想到工商界都在疫后重整的过程,我就在此分享。
ADVERTISEMENT
“人的行为本质,不是趋向享乐,就是避免痛苦。在此核心之上,人的智慧,包括记忆与想像结合而出的预测,假设与衡量衍生而出的选择,人们的行为会进阶化。所谓的进阶,就是把享乐的最终目的,细分为数个过程。而在过程中,难免包括放弃其他享乐,以及选择承受痛苦。
打个比方,有个业务员把冲业绩设定为目标,因为期待业绩将获得更高的年终花红,以及各种心理满足或地位感的回报。接着,这业务员就会开始主动承受痛苦,如日晒雨淋、加班熬夜,还有放弃享乐,包括各种兴趣与休闲。”
吃苦趋乐不是个新鲜的理论。毕竟,我们在中小学的道德课里已经重复学习了很多次。好些成语如“苦尽甘来”、“卧薪尝胆”,或谚语如“坚持不懈,久炼成钢”,讲的就是人们选择经历短暂的痛苦来换取终点享乐的行为。
在各种领域里,我们都找得到这行为理论的影子。包括心理治疗(设定疗程,让特定恐惧症的人去接触所恐惧的事物,以此克服恐惧)、教育(持续提醒学生好成绩能更高几率换取更好的工作以及生活)、运动(给予运动员高强度训练以获得更高表现),还有管理(以整年的工作表现来给予几个月花红)。
吃苦趋乐,有时是人们自发性的行为,有时得靠别人推动。差别呢,就看是自己还是别人为自己设定个讨喜的目标。而共同点呢,则是自己对实现目标的可行性。
讨喜又可行的目标,人的行为会更积极,也更乐意承受过程上的痛苦。讨喜却不可行的目标,人的行为转而保守,并以“搏一搏”的心态来避免自己承受强烈的失望。若不讨喜,不论可不可行,兴趣先缺席。
在公司里,宏大的梦想,美好的发展,这些不一定能激励到员工。梦想越是宏大,挑战越是困难。在这情况下,公司若只凭言语上的激励,回报没连接到员工的个人目标或利益,对公司没情怀的员工不会有兴趣去再尽几份力。
若这时候公司选择硬执行,那是反效果。员工被要求投入更多心力去实现一个事不关己的目标,反弹,是迟早的事。
公司喃喃着“要上市”,要成为“业界第一”,要“这个”,要“那个”,却没保证员工有什么额外的好处。结果,口号喊得越兴奋,员工越“显”;老板怪管理层推不动基层,管理层怪老板不解军心;高层颁布下来的任务,经理折中的只执行团队能承受的分量。各种上至下的传令,出现各种断层。
时间久了,负能量的累积爆发基层辞职潮。新旧交替超载,本已成熟独立的团队瞬间回到原点。管理层在新人指导及团队磨合上,忙上加忙。若情况没有改善,管理层受够了各种无奈,接着就是第二波中层辞职潮。
拿人钱财,替人消灾,那是天公地道的事。对等交易,也是天经地义。领一份财得消各种灾,聪明人都不会做得久。所以,明白员工的需要,给予额外的回报来抵销额外的苦劳,这才是激励的本质。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