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来,除了艳丽亮眼的花卉、呆萌小巧的多肉,雨林植物或观叶植物同样获得许多人青睐,例如龟背竹、彩叶芋、蔓绿绒、合果芋等,经常能在咖啡厅、居家室内、办公室以及社交网站上看得到。
ADVERTISEMENT
它们的叶面纹理丰富多变,适合在室内种植,既能美化空间,又能净化空气,成为近年来风靡全球的“网红植物”,市场买气活跃,一株雨林植物的价格从数十到数百令吉,甚至几万令吉都有,让人看得目瞪口呆。
究竟雨林观叶植物有什么特殊魅力?


本地绿植达人孙少秋(Leiister Soon)就是其中一名雨林植物的爱好者,他在屋子里打造了一片绿意盎然的迷你植物园,走进门前,映入眼帘的就有龟背竹、蔓绿绒、花烛、海芋、彩叶芋、秋海棠、猪笼草、虎尾兰、多肉植物、仙人掌等,葱葱郁郁的绿植簇拥整个停车位和露台。
看这翠绿小森林,想必很多人会赞叹他是绿手指。但他笑说:“我曾经也是绿植的杀手。”


从绿植杀手到绿手指
孙少秋在2015年开始种植,当年他在逛夜市时恰好经过花档,买下了第一棵绿植,松树,之后陆续买了万年青、茉莉花、玫瑰等植物。居住在雪州蕉赖的他,几乎每周都会驱车到雪州双溪毛糯花圃“报到”,每次都会带走七八棵植物,满载而归。

大抵是不熟悉植物特性,原本兴奋买回来的植物,带回家不久后就奄奄一息,然后“归天”去了。在种植路上兜了些弯路,直到遇到对的花圃业者跟他分享正确的种植知识和技巧后,他家中的绿植开始渐入佳境。
他在2019年开始接触雨林植物。“那时一棵雨林植物要百多两百块,我觉得很贵,因为平时玩的都是十多二十块的植物,考虑很久,最后买下了第一棵雨林植物,花烛(Anthurium)。”随之深深着迷,目前在他的家中,雨林植物就占了大多数。
为何雨林植物讨人喜欢?
什么是雨林植物呢?
雨林植物属于天南星科植物,也叫观叶植物,虽然会开花,但大部分人主要欣赏其叶子。它们原来生长在赤道国家(例如巴西、印尼等)的雨林下层区域,大多数靠攀爬大树来吸收阳光,包括龟背竹(Monstera)、蔓绿绒(Philodendron)、花烛(Anthurium)、海芋(Alocasia Macrorrhiza)、彩叶芋(Caladium Bicolor)、麒麟叶(Epipremnum Pinnatum)、秋海棠、合果芋等种类。


观叶植物不仅高颜值,在养护方面相对简单,对光照要求不高,可种植在室内或户外散光通风处,适合生活忙碌和居住空间有限的城市人,因此近年来大受欢迎。加上社交网站上有许多的雨林植物或种植群组,世界各地的植物爱好者互相分享照片心得,助长了雨林植物的热潮,一时风靡全球,堪称“网红植物”。
“雨林植物之所以讨喜是因为它的叶形和叶纹。”乍看都是心形叶子,但每棵品种不同,其纹理色泽都不尽相同,有的拥有鲜明的叶脉,有的像是自带银斑,有的叶子又大又蓬……
他笑说,雨林植物还小的时候,小小的叶子也许不怎起眼,但当植物长大后,叶子肥肥蓬蓬,清晰的叶脉叶纹伸展开来,看了非常疗愈,而这就是雨林植物带来的乐趣和魅力所在。相比花期有限的花卉植物,观叶植物是常青的,打理起来比较省力。若配合适当种植方法,一片手掌般的小叶子也会慢慢长成如A4纸张的大叶子,特别有满足感。
雨林植物怎么定价?
随着人们后期的不断研发,如今市面上出现很多不同品种的雨林植物,让观叶植物更具多样性和观赏价值。例如龟背竹,除了常见的全青品种,还有变异品种“白锦龟背竹”和“黄锦龟背竹”, 即有着白青色和黄青色叶子的龟背竹。

叶子的锦就好像一幅独一无二的画,有的叶面布满点点斑纹,有的全黄、半黄半青、半青半百,如同不规则的地图,这就是锦缎植物的迷人之处。孙少秋说:“这所谓的锦其实是植物病,相当于一种白化病而促成这样的锦段,不能乱施肥,打个比方,假如施了常绿肥,叶子变成全绿了,就没那个价值了。”
俗话说“物以稀为贵”,带锦绿植之所以比长青绿植更昂贵,是因为它更稀有,很多是来自其他国家的研发种植,加上带锦植物要特别照料,这都是带锦植物价格昂贵的原因。
“就好比那天在柔佛的植物展上,全绿的橙柄蔓绿绒才300令吉,但黄锦的橙柄蔓绿绒要昂贵10倍,大约3万5000。为什么这么贵的植物都有人买呢?通常都是玩家,喜欢种植和收藏,他们看到植物的价值,等植物长大一些,剪下分支,另外繁殖和售卖出去。”


孙少秋本身买过最昂贵的植物,是来自南非的帝皇花烛,大约1400令吉。他不讳言,本身也会把自己的植物卖出去。
只不过,这样的买卖会否让植物变成“投资”,让喜欢种植这件事变得不那么纯粹?
他解释说,雨林植物的价格不菲,长期购买肯定“伤荷包”,而且植物会繁殖,卖家仅卖掉剪掉分支,并不是全棵卖出,稍微“补贴”一下,才能继续入手更多自己喜欢的新品种植物。
与其他时尚潮流一样,植物界也有自己的流行趋势,价格会起起落落,要不要追逐潮流其实是个人决定,说到底,居家种植的最初目的是为了打造舒适减压的空间,不该变成负担。


植物教会我的事
近几年来孙少秋经常给绿植拍照录影,在网上分享种植心得,认识了许多植物爱好者和业者,“我觉得植物是牵引我去接触一个之前我不懂的种植世界,接触不同的人,做不同的尝试。”

他表示,在植物的世界里没有捷径,没有揠苗助长之说,慢慢培养,总有一天植物总会长成你要的样子。
“植物不会一下子就长出一片大叶子来,它需要慢慢栽培和浇水施肥,当你特别喜欢它,它就会长得漂亮给你看,当你把它放在不起眼的角落时,它就长得不起劲,我觉得植物会有这样的气场。”

在他看来,只要掌握到植物特性、土壤、摆放位置等种植技巧,人人都可以成为绿手指。
“我觉得,做每件事都好,只要你把基本的知识做好,把热诚、时间和精神投放进去,日子长了,就会获得成果。”
雨林植物的打理小贴士
01 了解植物特性。

02 泥土:可使用泥炭土,搭配椰糠、珍珠岩和蛭石,确保植物的根稳定生长。
03 光照:雨林植物可摆在采光充足、有散光的室内或户外,避免暴晒,维持适当光照即可。
04 浇水:依据天气而定,如果植物放在户外散光处,可隔天浇水。切记除了向盆内浇水外,还需向叶面喷水,保持叶面湿润。
05 选盆:最好选择排水孔充足的花盆,达到透水透气的理想效果。
点击链接观赏视频:
相关文章:
ADVERTISEMENT
熱門新聞





百格視頻
告别童年,踏入社会打滚后,你还记得“童真”的模样吗?在走远的人生路,或许短暂停驻走入“森林童真”展览间,欣赏雕塑创作者李淑文(Yiji)的作品,能让你找回丢失已久的纯粹。
毕业于国家中央艺术学院的插画系,雕塑创作者李淑文(Yiji)在出版社工作数年后结婚生子。她选择当个全职妈妈,全心全意陪伴小孩。在育儿的过程中,她从孩子的童言童语中获得疗愈,重新唤醒了李淑文封尘心中已久的童年记忆。
于是,她将这些感受投注在“森林童真”的石塑展览中。展间所有的作品以森林作故事背景,带给人一股神秘感。

若细细观察,每一个雕塑人物的脖子细长,她说:“细长的脖子引领我们的视觉,眼睛看向脖子,慢慢从脖子延伸到人物表情。人物的表情其实是我作品的重点。”


所有石塑人物雕像的表情一致,深邃眼神传递空洞神情,仿佛若有所思。她表示,透过这样的设计,主要让人们得以暂时清空脑袋。

雕像用手做出呵护的姿态,只看见眼前的花朵,忽略了后方绽放的花儿。由此,李淑文欲传递的讯息是,当紧盯眼前的问题,倒不如试着放远视野,那些后方的花朵,正是你曾克服的挑战与小成就。
“有时候我们太忙,脑袋太满,发现不到身边的小东西。当你清空脑袋,再看看身边的小东西,你会用另个角度去看同样的事。”
从小孩的视角创作,童真味十足
决定当个全职妈妈,陪着小孩成长,同时也从孩子身上看见不一样。
“孩子的思想和看东西,真的跟大人不一样。同样的事情,我们一直往一个方向理解,从来没有想过从别的角度看。”
从孩子身上学到的,她都放在作品里了。用小孩的视角创作,她笑着说,变得更幼稚了。

作品以三格漫画的方式呈现。苹果为保护罩,在里头的小孩儿随着苹果的由绿转红,慢慢探出头来看世界的美好。这也是李淑文想传递给女儿的讯息,“我们给了她稳定的基础,希望以后出去外面的世界, 她都会有底气面对任何问题。”
二十多件雕塑品,李淑文用了半年的时间创作。选用趋近灰色的色调,让看的人有种沉静安详的感觉。看向作品《飞翔木马》中的“木”马,无论色泽还是纹理都像木,但其实由石塑粘土雕制成。

“石塑粘土比其他粘土的延展和雕塑性更强,适合用来处理细节。”她使用亚克力颜料,一层接着一层上色,打造层次感,增加“森林童真”展览的故事性以及深度。


“风干以后会发现上了色的石塑更像是哑光色,好似画里走出来的一样。它介于2D和3D之间,不会太清晰,可以给到一种朦胧感。”
每一个石塑品都是李淑文一笔一画,亲手捏制。李淑文强调,每一个雕塑品都有专属的故事,但都围绕在孩子的内心世界。

3种颜色分别代表内心小孩的不同状态:最初的思绪——勇敢、欢乐与平静。作品中常见三座石塑雕像的组合,李淑文认为,这或许投射了她与两位手足的形象。
像是《拥抱变化》的作品,李淑文从童话故事里的小红帽和狐狸出发,欲向大众传递转念的重要。

“我把大野狼换成一只善良的狐狸,重谱不好的结局。”为了让两个石塑雕像呈现相互靠近的感觉,她必须经过一次又一次的调整方向。
至于名为《雨回音》的作品,则是源自她的亲身体验。
“一次我在雨中行走,但什么都看不到,只看到一颗小蘑菇在角落。我一直走,眼睛一直望着它。我自己在脑子里想像,雨滴在菇盖的声音,因此才会命名作品叫做《雨回音》。”


从手作开始的石塑路
重新踏入艺术领域,是在孩子长大后。她意识到需要培养自己的专属兴趣,从手作包包开始到干花耳饰,透过网络或市集为大众所知。
“我后来尝试在耳饰加入一些黏土元素。为了打好基础,我从软陶入手,但发现它们在细节上的表现不如预期。于是,我开始寻找其他种类的黏土,最终找到了石塑粘土。”
先从小品开始做起,她将作品放上名为“隐木林 隐子雕塑”的脸书专页,意外地获得青睐。
“我很幸运获得很多人的喜欢、买我的作品,让我更有信心往这方面发展。也让我被Gallery看到,欣赏我的东西。”她决定挑战开个展,雕塑大型作品。
问起希望看展的人能从中感受什么?李淑文盼能唤醒每个人内心的孩子,再次去感受和体验童真。她强调,童真不代表童年,“因为每个人的童年不一样,但说起童真,我觉得每个人都始于一张白纸,很白很干净。”
人人都有过孩童时期,曾经那样子的纯洁、简单、容易开心和满足。


“他们热衷探险,喜欢新鲜的事物,好奇心很强,思维不受限制。”但随着年纪增长,人们逐渐被框架,失去好奇心,“什么样的成绩才有前途?什么样的职业才最赚钱?什么样的人生才算是成功?这个都好像定着了。”
时间不能倒退,那张白纸已被涂满。由此,她希望借由“森林童真”展,唤醒成人内心的小小孩。
“尝试看看如何空出一些白纸出来,干干净净的,给我们内心的小孩。”她说。

此系列作品结合棉花糖和云的想像,这是李淑文心中最接近童年的想像。五颜六色的棉花糖和色彩单一的云彩结合,带出欢乐又平静的感觉。

此系列作品结合棉花糖和云的想像,这是李淑文心中最接近童年的想像。五颜六色的棉花糖和色彩单一的云彩结合,带出欢乐又平静的感觉。

此系列作品结合棉花糖和云的想像,这是李淑文心中最接近童年的想像。五颜六色的棉花糖和色彩单一的云彩结合,带出欢乐又平静的感觉。
“森林童真” 展览资讯
展出日期:4月15日至28日
开放时间:早上10点至下午6点
展览地点:CAPITAL Fine Art
151 Jalan 5/42 off Jalan Gasing, 46000 Petaling Jaya, Selangor
相关文章: 透过“雨林守护者”展览,让更多人看见沙巴原住民文化 匹克球热潮来袭 你体验过了吗? 善用家具边角料,开办环保手作木工坊Art Space 颁奖台之外的奥斯卡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