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副刊

|

读家

|
发布: 10:55pm 12/04/2022

马华文学

潘舜怡

马华文学

潘舜怡

潘舜怡 / 汉诗的南方论述与抒情想像

作者:潘舜怡

高嘉谦教授的学术专著《遗民、疆界与现代性:汉诗的南方离散与抒情(1895- 1945)》于2016年由联经出版。本书聚焦讨论19世纪末至第二次中日战争时期的文人古典汉诗创作,尤其着重“遗民”汉诗于中原“境外”的书写样态,试图追问汉诗迁徙至“南方”的抒情想像,并揭示跨地域、跨文化的汉诗创作如何介入文史现代性的盘根错节关系。

《遗民、疆界与现代性》的绪论开宗明义说明:“本书的目的不在于辨析遗民诗学的正统,却是以远离正统的境外绝域,作为检验诗人汉诗写作与地域流动构成的现代主体意识。他们的汉诗实践呈现的写作危机,曝显了他们不断归返、修正或失落的主体意识。后遗民的逻辑,在这层离散的意义下,彰显遗民主体如何‘错置那已错置的时空’,让中原汉诗在离散的诗人际遇里逐渐成为遗民想象与认同的凭籍,成为诗人群体的 ‘自我遗民’化。” 换言之,本书所关注的是“境外”遗民汉诗的离散流动性,从士人唱和往返南北的历史动态之间,检视诗文的语言流变、地景勾勒、文化身分辨识等问题——属于晚清以降帝国崩坏后,旧文化传统过渡至现代时空的“遗民”文学精神史体会。

ADVERTISEMENT

本著作共分为8个章节,个案讨论包括丘逢甲、洪弃生、王松、陈伯陶、康有为、邱菽园、许南英、郁达夫等文人士大夫,讨论的汉诗文体除了古典诗,也包括粤讴、竹枝词,横跨台湾、香港、新加坡、马来西亚、苏门答腊等地。作者从探讨文人的“身体跨域”,即乙未台湾诗人的内渡、清廷使节与士人的出访、游历和流亡,民初岭南遗民的避居香港、台湾、中原、南洋三地诗人的互动中的“南渡诗学”,勾勒殖民、流寓、遗民汉诗的抒情投射以及“存身—存文化”的“文化遗民”逻辑思维的危机感知。

起点,在五四以前

有意思的是,作者在关注“南洋”离散诗学部分,借以黄锦树提出的“境外中文”框架,提醒我们“作为中原境外的南洋,可以视‘华人的另类租借’。境外的离散与流动,成为马华文学更早的际遇,它的起点不在新文学,而是晚清。”就此而言,作者尝试重新追源“马华文学”起点,提出早于五四运动之前,晚清南方汉诗于马华文学史建构的意义,发人深省。循着本书的论述,我们可以进一步追问“汉诗”作为“文化遗民”的指认功能,是否有其时效性?我们又如何检视马华文学史的“汉诗”或者“汉诗”中的马华文学?这或许有待读者于本书寻找答案。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