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副刊

|

读家

|
发布: 10:55pm 12/04/2022

马华文学

潘舜怡

马华文学

潘舜怡

潘舜怡 / 漢詩的南方論述與抒情想像

作者:潘舜怡

高嘉謙教授的學術專著《遺民、疆界與現代性:漢詩的南方離散與抒情(1895- 1945)》於2016年由聯經出版。本書聚焦討論19世紀末至第二次中日戰爭時期的文人古典漢詩創作,尤其著重“遺民”漢詩於中原“境外”的書寫樣態,試圖追問漢詩遷徙至“南方”的抒情想像,並揭示跨地域、跨文化的漢詩創作如何介入文史現代性的盤根錯節關係。

《遺民、疆界與現代性》的緒論開宗明義說明:“本書的目的不在於辨析遺民詩學的正統,卻是以遠離正統的境外絕域,作為檢驗詩人漢詩寫作與地域流動構成的現代主體意識。他們的漢詩實踐呈現的寫作危機,曝顯了他們不斷歸返、修正或失落的主體意識。後遺民的邏輯,在這層離散的意義下,彰顯遺民主體如何‘錯置那已錯置的時空’,讓中原漢詩在離散的詩人際遇裡逐漸成為遺民想象與認同的憑籍,成為詩人群體的 ‘自我遺民’化。” 換言之,本書所關注的是“境外”遺民漢詩的離散流動性,從士人唱和往返南北的歷史動態之間,檢視詩文的語言流變、地景勾勒、文化身分辨識等問題——屬於晚清以降帝國崩壞後,舊文化傳統過渡至現代時空的“遺民”文學精神史體會。

ADVERTISEMENT

本著作共分為8個章節,個案討論包括丘逢甲、洪棄生、王松、陳伯陶、康有為、邱菽園、許南英、郁達夫等文人士大夫,討論的漢詩文體除了古典詩,也包括粵謳、竹枝詞,橫跨臺灣、香港、新加坡、馬來西亞、蘇門答臘等地。作者從探討文人的“身體跨域”,即乙未臺灣詩人的內渡、清廷使節與士人的出訪、遊歷和流亡,民初嶺南遺民的避居香港、臺灣、中原、南洋三地詩人的互動中的“南渡詩學”,勾勒殖民、流寓、遺民漢詩的抒情投射以及“存身—存文化”的“文化遺民”邏輯思維的危機感知。

馬華文學起點,在五四以前

有意思的是,作者在關注“南洋”離散詩學部分,藉以黃錦樹提出的“境外中文”框架,提醒我們“作為中原境外的南洋,可以視‘華人的另類租借’。境外的離散與流動,成為馬華文學更早的際遇,它的起點不在新文學,而是晚清。”就此而言,作者嘗試重新追源“馬華文學”起點,提出早於五四運動之前,晚清南方漢詩於馬華文學史建構的意義,發人深省。循著本書的論述,我們可以進一步追問“漢詩”作為“文化遺民”的指認功能,是否有其時效性?我們又如何檢視馬華文學史的“漢詩”或者“漢詩”中的馬華文學?這或許有待讀者於本書尋找答案。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