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隆坡14日訊)肥料漲價成大馬重點關注事項,除了影響農夫收入也將加重食品價格通膨壓力,大馬統計局預期,肥料供應減少加上原料價格攀升,今年的肥料價格料持續攀升,恐進一步推升食品價格。
ADVERTISEMENT
根據統計局通報,高昂的肥料價格恐衝擊農夫收入,尤其需要密集施肥的農作物,比如玉米或小麥等穀物,進而加大食品價格通膨壓力,引發食品安全的憂慮,因冠病及天氣變化獲得食品變得日益艱難。
大馬高度仰賴進口肥料
“我國高度仰賴從鄰國如中國、美國、印尼、加拿大及俄羅斯的進口肥料,去年我國3大肥料即氮肥、磷肥(phosphate)及鉀肥(potassic)的進口總值達43億令吉。
根據通報,我國主要是自中國進口氮肥,佔整體進口總值的54.2%,另外分別自埃及與加拿大進口磷肥及鉀肥。
“因此,肥料漲價目前已成了近來至關重要的大事,除了將推高新鮮農產品價格,加重農夫成本負擔,連帶也影響主要原產品棕油的生產成本。”
大馬統計局披露,推高肥料價格的因素,包括主要肥料生產國減少出口、肥料生產原料成本如原油及天然氣走高、更高的運輸成本及外匯波動等,展望未來預期肥料價格將持續走高。
“同時,農夫及小園主必須承擔更高昂的成本,隨著生產成本走高自然衝擊收入,而另一方面消費者也被迫以更高的價格購買新鮮農作物及糧食。”
另外,俄烏戰事衝突也影響肥料價格。參照2019年數據,俄羅斯為全球第二大肥料生產國,貢獻全球9.1%(約2370萬公噸)肥料,在全球氮肥供應占比7%、磷肥為7.3%及17.4%的鉀素肥料(Potash)。俄羅斯佔全球肥料出口14.5%(1660萬公噸),同時也是全球最大的氮肥出口國,供應全球13.7%或720萬公噸。
“俄羅斯決定暫時停止外貿活動料將對全球食品市場帶來連鎖效應,糧農組織食品價格指數(FAO Food Price Index)今年3月持續攀至新高紀錄,平均數為159.3點,比起2月攀升12.6%,按年則增33.6%,預示食品尤其穀物、乳製品及植物油等原產品價格仍處於上升趨勢。”
統計局指出,去年的肥料生產價格指數(PPI)都趨升,而最高的漲幅在去年11月,攀升24.3%,而到了今年2月指數增幅放緩至17.6%,而尿素(Urea)價格衝高28.7%,為去年10月以來最高升幅。
事實上,全球過去20年遭遇兩次肥料大漲價,第一次是在2008年因國內及全球肥料需求激增,加上肥料庫存趨低。當時全球金融危機顯著衝擊原產品價格,使得布蘭特原油2008年7月時衝上每桶133.87美元,而每英制熱單位(mmbtu)天然氣同年10月站上15.93美元。
至於第二次肥料大漲價則始於去年,大部份的肥料去年第三季狂飆,到了11月仍持續上漲,實際價格明顯高於上一次的肥料大漲價時期。這波肥料漲潮的推手是天然氣價格走高,顯著推高氮肥(Nitrogen)生產成本,加上市場對農作物需求也攀升,促使農夫加大施肥量,進而對肥料價格帶來上漲壓力。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