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言路

|

微隐于学

|
发布: 7:40am 14/04/2022

宋明家

公立大学

STPM

统治者会议

微隱於學

皇家学术奖

非土著毕业生

宋明家.皇家榮譽學術獎─土著和非土著“分而頒之”的 省思

宋明家

若這五十多年來的“土著生扶助政策”真的奏效,這些年在國際學術和科學等領域屢屢獲頒榮耀的學者,就會是圍牆內的眾多土著,而不是相對被忽略的少數非土著。

ADVERTISEMENT

每年的公立大學畢業典禮,都有一些學業成績優異、課外活動表現標青、品行良好的畢業生,獲頒各種卓越獎,比如校長金牌獎、皇家榮譽學生獎、皇家金牌獎、副校長金牌獎等榮譽;得獎者除了獲頒獎牌和文憑,還有數百至數千令吉的現金獎,以資鼓勵。

其中“皇家學術獎”(Anugerah Pelajaran Diraja;或稱皇家榮譽獎、皇家教育獎),是當中最受大學和社會重視的榮譽。

這榮譽獎項,始於1988年11月6日統治者會議(Majlis Raja-raja)的議決,亦即提供兩份“Pingat Jaya Cemerlang”,分別頒給各方面表現出色的土著和非土著畢業生。掌璽大臣辦公室(Pejabat Penyimpan Mohor Besar Raja-raja)官方網站沒說明當時是基於什麼理由,而設立“土著和非土著”榮譽獎的兩個組別,但筆者相信它立意良善,應是考量當時“土著學生較多來自B40家庭”,無法和“相對富有的非土著學生”的學習環境相提並論和競爭,使傑出畢業生絕大多數都是非土著。

三十多年已過去,“土著和非土著”榮譽獎的“分而頒之”的舊法,應被嚴正省思它的正當性了。

首先,在1989年,馬來西亞只有7所公立大學,沒有任何私立大學;34年後的2022年,公立大學增至20間,私立大學的數目卻已是91(包括10、47和34所外國大學分校、本地私立大學和大學學院),外加數百所私立學院(2017年的統計數目是366)。

也就是說,目前大多數家境“過得去”的非土著學生放棄公立大學的“升學路”,進而選擇學費相對昂貴的私立大學的同時,升上公立大學、獲頒此類傑出獎的非土著畢業生,大多來自家境相對“小康略遜”的家庭;與此同時,土著和馬來人家庭的經濟能力,也遠比1980年代來得強很多,甚至比許多公立大學非土著學生好得太多,但這也意味著“經濟差異”不應是“分而頒之”的動機了。

其二,把大學生分為兩組,除了讓土著生避開(整體學術表現相對優異的)非土著學生的競爭,然後讓土著群體自相較量,不但對土著學生的學習不利,也等於承認“土著學生能力比非土著學生差”,更公然明示大馬“存在兩種不同學術標準和公民待遇”,對國民和諧和團結氛圍非常不利。另,在心理層面上,土著學生總會有“矮人一等”、“我不如人”的尊嚴傷害。

其三,“分而頒之”也暗示:(1)土著生的大學前課程水準有問題,或(2)土著進入公立大學的學術要求相對低,或(3)公立大學非土著學生是和第二、三線的土著生一起學習(大多數一流土著生拿JPA獎學金出了國)。因此,檢討、調整、改善、統一公立大學入學制度和標準,是高教部和教育部的當務之急。

其四,公立大學若真為B40貧困家庭學生著想,可考慮為弱勢群體設立獎項組別,比如B40單親家庭、殘障、學習障礙生組別。理科大學的“金牌獎禮物(特殊學生)”,是個好例子。

其五,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即是榮譽獎項的設立,除了為承認和獎賞傑出畢業生的表現,讓他們在求職時憑此榮譽多個籌碼,也是一種激勵其他在籍生的正面做法。但若這種榮譽機制出現二分法,而若非土著得獎者的PNGK(Purata Nilai Gred Kumulatif,英稱CGPA)和其他表現比土著生優異,那“土著組”帶給畢業生的榮譽價值,勢必大打折扣。

以筆者在學界近二十年的經驗和觀察,土著生的整體學術表現,一直都比非土著弱,這是教育部必須嚴正面對和接受這個事實,並以科學、專業方法提升土著的學術水平;一味以“圍牆大法”把土著生圈起來保護,永遠也不可能提升土著生的學術水平。

若“圍牆”真的有效,若這五十多年來的“土著生扶助政策”真的奏效,這些年在國際學術和科學等領域屢屢獲頒榮耀的學者,就會是圍牆內的眾多土著,而不是相對被忽略的少數非土著。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你也可能感兴趣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