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15日綜合電)上海封控逾2周,社區出現新角色“上海團長”。上海團長是現在社區中最受歡迎的人物,他們承擔起小區團購責任,有團長不諱言地稱,他當團長的原因就是因為餓到了。
在“買菜難”情況下,上海各社區出現了幫助社區居民團購的“團長”。綜合觀察者網、新京報、澎湃新聞等媒體報道,這些“團長們”在微信群裡組織團購工作,承擔居民的物資保障。
為了活下去當團長
一名上海市閔行區的團長陳笛說,“為了活下去我當了團長,現在我的頭像在社區群裡所向披靡”。
團長的工作主要是團購,但在疫情防控政策下,購買物資並非易事。團長首先要找到信得過的批發商購買物品,在群組發起團購接龍,待物品送達社區後,要身兼消毒、清點、配送到戶的責任。
陳笛表示,他住的社區有132棟樓戶,社區有20多例陽性病例,所以做團長還要冒著染疫風險。由於發送的物品十分大量,還要招募志願者(志工)幫忙發送物資。
陳迪也提及,社區的老人因為不會操作,需要幫助其填寫團購資訊與付款。
團購1224顆蛋 派到凌晨
一名上海徐彙區的團長王軒(化名)表示,有一次他當上社區雞蛋團團長,一次團購了1224顆蛋,要分發給社區民眾。
他說,那次發蛋發到凌晨5、6時才睡,期間還發現少了92顆蛋,數蛋數到頭都暈了,直呼“夢裡全是蛋”。
一名浦東北蔡的團長李新宇表示,團長比他原本的房產銷售工作還要累。
他說,“什麼角色都要自己來做,採購、送貨、打包、會計、客服,一個人身兼數職。我知道其他小夥伴有工作到兩、三點的,吃飯的時間都沒有”。
團長工作繁雜瑣碎,若團購過程出現問題,會受到批評與質疑。
據觀察者網報道,團長要時刻上線,有老人不會用手機要幫忙代買,送貨慢時會被催,發錯貨物會被找,物資品質有問題得立馬化身“售後”解決,商品價格高還會被懷疑拿回扣。
團長還要在居民與居委會中間居中協調,尤其在發送團購物資上,更要與居委會溝通。因此,有社區規定,團長及參加配送的志願者(志工)需持有48小時核酸陰性證明,並打過兩劑及以上疫苗。
此外,由於團長是自願性質,他們還要自己籌防護衣物,以免病毒危險。組織志工也是個問題,若是老人、小孩多的社區,願意當志工幫忙配送的民眾還是少數。
儘管有一些社區存在“高價團購”的現象,但是大多數的團長都是義務勞動。在買菜難、缺生活物資的情況下,團長們的功勞功不可沒。已有聲浪稱,疫情過後應該要拍一部“上海團長”的電影,足見現今社區居民對其的依賴。
購快熟面 三分一捐鄰居
除了身兼多職的團長,也有人“單人成團”購買快熟面,但卻主動將其中三分之一的面都捐給了小區內沒搶到物資的鄰居。
孫先生表示,自己購買的其它物資也都是“單人成團”,因為考慮到小區負責團購的“團長”比較忙,不想麻煩別人,也希望透過此舉,減少因簇擁傳播疫情的風險。
網傳影片顯示,孫先生接收團購的100箱即食麵,經過消毒、運輸環節送回家。
孫先生認為,快熟面是最耐放的物資,自己摸索研究了好幾日才團到這批快熟面,過程艱難。他想到小區裡可能有老人不會用手機訂菜,就問了下大家需不需要,最後按照原價分給了鄰居們,他覺得這時候大家應該互幫互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