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登16日讯)孝悌之道,不但是为人处世的根本,也是功成名就的要素。
配合母亲苏亚娣逝世十周年,绿野集团创办人丹斯里李金友今年以“记念慈母十周年”写了一首藏头诗,心有无限缅怀。每每思及母亲对自己一生的影响,他都不由感慨人生成功的道路上,无法离开“孝悌”二字。
“‘孝悌’是中华文化的大根大本,也是我们每人需要奉行的人间之道。只要把这个道做好,你就会有一生的好运气。”
他指出,《孝经》里有句名言:“孝悌之至,通于神明,光于四海,无所不通”,只有把孝敬父母做到尽善尽美,感通天地神明,光辉就能够照耀四海。
“我希望现在的年轻人,尤其处于网络时代,无论你的才干还是电脑技术有多好,如果你不相信这句话,即便是成功也是有局限的。”
母往生留福建诗 成行善精神动力
对于很多孩子而言,母亲总是他们人生的第一个老师,李金友也不例外,尤其是母亲传于他的文字般若(智慧)。
生前并没有受过教育的苏亚娣,往生后却留下一首福建诗给儿子,这也成为他迄今秉持行善精神的来源。
这首诗全文为:“金银财宝拢是假,救贫甘苦铺路桥;真爱佛心万世知,根来孝天感动善。”
李金友解释,诗前两句的意思是世间所有财宝和有形物质都是假的,我们有钱后必须帮助他人,减轻面对困境时的苦难。
“后两句则是人与人之间,必定会有善恶,我们需要感动善的一批人,以善传善。”
母往生首年 吃不下团圆饭
苏亚娣是于2012年与世长辞,与母亲感情深厚的李金友,曾有很长一段时间无法接受母亲离开的事实。
“我在妈妈往生的第一年,连团圆饭都吃不下,心中充满对母亲的无尽思念,脑中想着妈妈生前交代我的话。那一年,我还碰到人生很大挑战,是妈妈给予我很大的力量。”
回想起母亲离开前的时光,他总是会感到很遗憾,并检讨自己是否有很多不足的地方。
“也许我无法完全进入她的内心世界,也有可能是我们很多做子女的,因为生活忙碌,忽略了母亲的感受。
“直到母亲人生最后的20天里,我、妻子、儿孙才恍然,原来母亲的内心世界虽然简单,却又那么地丰富。”
出门前必为母上一炷香
时至今日,李金友出门前必定为母亲上一炷香。原本所作藏头诗尾句的最后三个字为“成绩单”,后来斟酌一番后才改成“春晖报”。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写的这首《游子吟》,主要是纪念慈母,而我今日写的亦是如此。”
苏亚娣最让李金友感到钦佩的一点是“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离开前把在人世的东西舍得干干净净。
“后来我才知道,母亲生前两三次生病时,会把钱悉数交给我太太,逝世前也会事先处理身边的钱财。”
他说,自己很佩服也想效仿母亲,有一天离开前能够“走到干干净净”,不带走任何世俗的事物和牵挂。
用“春晖”筹办贷学金传扬行善
行善向来不遗余力的李金友,近期将筹办一项名为“春晖中华贷学金”的计划,希望能够帮助更多贫寒子弟深造。
“这也是配合母亲逝世十周年的计划,为此使用春晖二字,并希望能够结合马来西亚华社,尤其是佛教的力量,筹办一项贷学金。”
他也说,母亲生前所结的佛缘,冥冥中似乎推动自己完成这件善事。
“留钱给子孙,子孙会用完;留钱给政府,政府会花光,如此倒不如留钱给善和德,相信很多人会支持这件事。”
他指出,这是一笔“借出来”的钱,而非捐出,同时保证捐赠者的本金永久存在。
“我会担保这笔你借出来的本金,以帮助学生读书。”
10年前曾启动“孝悌奖学金”
这并非李金友首次筹办助学金活动,10年前他就曾启动“孝悌奖学金”,供前往台湾清华大学深造的大马学生申请。
“我觉得这是很有意义的事情,所以想要在今年继续做下去。当时我是把奖学金命名为‘孝悌’,如今则是‘春晖’,继续传扬孝道和行善精神。”
积善之家,必有馀庆,苏亚娣生前做好事都是“静静在做”,尽量能做多少就做多少,而李金友积极行善助人,也是对母亲的一种交代。
“另外,我们一直都与佛教渊源颇深的,所谓家家观世音,户户弥陀佛。如今我的佛缘也是受到母亲影响。
“妈妈重视文字般若,比如说金刚经,而我往后也会致力于弘扬文字般若。”
对春晖中华贷学金计划有兴趣者或欲了解更多详情,可电邮至[email protected]。
17日办活动纪念母亲逝世10周年
明日(17日)是苏亚娣逝世10周年纪念活动,几乎所有子孙都会前来,并由马来西亚佛光山总住持觉诚法师主理,活动地点在李金友住家的紫竹林。
李金友说,他们会在仪式上供茶供香,由师父带领他们诵经45分钟和开示。
另外,他们也会邀请古琴演奏家黄德欣前来现场弹奏。
负责制作纪念活动供奉的“春晖香”是苏亚娣外孙,同时也是李金友外甥的制香师林伟航。
“这是由逾30种中草药制成的‘藏香’,里头其中一个成分是艾草,具有防疫作用。”
平日大多是制作沉香的他,本次通过尼泊尔唐卡大师拿到制香的公式,做成对身心有益的“春晖香”。
“这款藏香充满中草药的药香,并且是纯天然的,对人体身心都有益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