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什麼時候開始,越來越多導演選擇將自己的故事拍成電影,近幾年更是變成了趨勢,其中阿莫多瓦的《Pain and Glory》、阿方索‧卡隆的《Roma》,到今年肯尼斯‧布拉納的《Belfast》全都是導演自身的故事。本地金馬導演張吉安的《南巫》也是其小時發生在父母身上的故事,更早之前,還有姜文的《陽光燦爛的日子》等。這些電影中多少成分是真實的,或許已經不再重要,關鍵在於,這些電影會讓你更喜歡導演,同時也體悟些什麼。
ADVERTISEMENT
除了《Belfast》,今年另一部導演的自傳式電影還包括保羅‧索倫迪諾的《The Hand of God》,雖然在奧斯卡最佳國際電影中敗給了《Drive My Car》,但能獲得威尼斯影展評審團大獎,自然也不失為一部上乘之作。
電影講述導演年少時如何經歷情事的困擾、親友的聚散離別、父母雙亡、人生抉擇等。看似很個人,卻拍出滿滿的小鎮情懷,極具詩意,也讓人窺探出1980年代那不勒斯的風情。尤其,片中許多畫面的構圖十分精緻講究,哪怕只是野餐、看球、喪禮、搭火車,畫面中的色調、光線都看到團隊有一定的要求。(閱讀全文……)
更多文章: 費比安/《Everything Everywhere All at Once》楊紫瓊的大女主電影 陳頭頭/《The Lost Daughter》刀尖上的母親們 桑傑多爾吉/《Belfast》那是北愛,也是大馬 陳頭頭/《Flee》童年以後,那些明天 桑傑多爾吉/《世界上最爛的人》遺憾與感慨也是生命的收穫 費比安/《The Batman》不超級的英雄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