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日,是世界提高自閉症意識日,喚醒大家認識自閉症,也關注自閉症問題。
自閉症也有輕重,對於輕度自閉症兒童,很多家長認為孩子學習能力沒有問題,就把他送到主流學校學習,但往往輕度自閉症兒童或少年卻會成為學校霸凌的高風險群。
ADVERTISEMENT
兒童發展專科醫生陳碧華在新山天使心家族主辦的“還星兒們校園藍天,向校園欺凌說‘不’”線上講座中表示,很多人以為中度或重度的自閉症兒童與青年是被欺凌的高風險群,但實際上並非如此。有些家長認為孩子是輕微型或高功能型,不需要做治療,甚至有業內人士認為輕微型自閉症的孩子讀書、說話都沒有問題,不需要做心理治療,父母自己教育就行。
她認為這種觀點不正確,研究顯示,高功能型、社交能力及社交解讀能力較弱的自閉症孩子,或者在主流班學習的輕度自閉症孩童,都是被霸凌的高風險群。若加上患有過動症(ADHD)、情緒障礙(憂鬱症、抑鬱症),更會增加被霸凌的風險,他們被霸凌時往往只會逃避,不懂得求助,結果情況越來越糟。
“反之,重度自閉症孩子是要擔心他們被虐待,因為語言表達能力不好,所以一旦去新地方學習時,家長每天需檢查孩子的身體是否有傷痕,要詢問在校的情況。當孩子有反應,或重複某一些動作,家長就要注意。”
陳碧華醫生(新山天使心家族提供)
輕微型最容易被霸陵
詢及為何輕微型自閉孩童在主流班學習被霸陵的風險更高時,陳碧華表示,曾經有兩位學者提出,儘管輕微型自閉兒童IQ正常,可以在主流班學習,但無法否認他們缺乏社交思維與互動能力,與同儕互動不佳,頻率不高,無法組織社交網絡,因此被同儕排擠或拒絕的機會就很高。
她表示,而且形隻影單的他們容易被霸凌,之後就會覺得環境不友善,更不想交朋友或溝通,形成惡性循環。
“同儕對自閉症沒有認知,認為這些孩子是異類,當接納度不夠,互動素質與頻率變得不好時,就不會出現社交網絡與支援,缺乏溝通了解的機會,同樣的也會造成惡性循環。”
她表示,若孩子被霸凌次數頻密,就會拒絕上學,社交技巧會更差,焦慮與情緒變得嚴重,出現更多自殘行為,所以這類孩子的自殺率比一般被霸凌的孩子高出28倍,這些都是研究的分析結果。
此外,陳碧華也說,由於自閉症者有社交困難障礙,不善辭令及各種行為問題,近乎70%自閉症青年都曾在校園遭到身體欺凌。
“而經歷過被霸凌的孩子,患上情緒障礙甚至自殺傾向會明顯提高。”
有社交障礙容易被誤解
霸凌有很多種,如身體欺凌,多數發生在孩童時期,當長大至青少年就相對的減少,反而轉向社交欺凌,因為霸凌者意識到身體欺凌很容易被發現,處罰相對嚴重,但網絡霸凌或嘲笑欺凌容易隱藏。
“社交欺凌包括嘲笑、網絡霸凌、講壞話或散播謠言等等,無論哪一種都對孩童的攻擊性非常大。”
她解釋,社會研究人員發現,自閉兒童與青少年特別容易成為欺凌目標,因為他們幾乎是“完美”受害者,尤其是輕微型自閉症有隱藏性社交障礙,被誤以為缺乏同理心、白目,或“不醒目”,所以常被認為是異類。
她表示,由於隱藏性社交障礙所致,自閉症兒童通常都沒有自己的社交群組,或朋友都只是泛泛之交,所以被欺凌時沒有人願意站出來支援,加上無法有效應對欺凌,所以會使到問題加劇。
被欺凌恨怨甚至想報復
本身是小兒科醫生的陳碧華表示,她的病人在長大後,都會轉介給其他醫生。她參加了一個由南馬特別孩子關懷協會開辦的“PEERS課程(人際關係技巧教學與增強課程)”,當中有兩位青少年給她很深刻的印象。
其中一人每次上課時都很溫和,後來談到霸凌課題時,浮現出他的另一面。該青年在一場小組活動上,帶了幾本記錄著從小學到中學被同學欺凌的簿子,分享被欺凌的經歷時還捂著胸口,反映他的傷疤還未完全痊癒。
“當我在大組討論時,提出被霸凌時該如何回應,青年就提問,有報復的想法是不是錯的?從這裡看到他內心的糾結,平靜的外表下,竟然經歷過這么多風暴。”
“另外的個案是一名高中生。從他上課反應,估計是經常在學校被拒絕,因為他常在課堂上說,當他被欺凌,就會用肢體來反擊。他從小在主流班學習,不斷被霸凌,所以在小組活動時常常提到槍械、武器,甚至跟導師說,如果有機會會如何報復欺凌過他的同儕。不過經過上課之後,他有了朋友支援,學習到社交技巧,才放下報復心。”
陳碧華表示,美國經常發生青少年持械校園射殺事件,很多時候是因為長年被霸凌所累積的怨恨。由於自閉症兒童執著的想法,缺乏彈性思考能力,所以這些孩子的校園霸凌更需要被正視。
阻止霸凌不如學會自保
那大家可以為自閉症兒童做些什么?
陳碧華認為,自閉症兒童與青少年都要有自救意識,還有同儕的幫助,最後就是教職員的協助,因為教職員對於在主流學校學習的自閉孩子影響太大,整個學習大環境都必須給力。
她表示,很多時候我們提到校園霸凌都會說“杜絕霸凌”,但與其停止霸凌行為,治本的方法是讓被霸凌者學會保護自己。
“特教教職員研究發現,正向的人際關係是保護兒童不被霸凌的重要因素。自閉症孩童的父母認為無法一直保護孩子,所以讓他們去主流班學習,希望藉此融入社會,但卻忘了把孩子放進這樣的環境,不但無法學習到社交技巧,反而導致惡性循環。”
很多自閉症兒童會盡量讓自己顯得與同儕一樣,避免被排擠,尤其是在主流班學習的孩子。當開始有這樣的想法,就是一個強而有力的推動力,是開始學習社交能力的時候,如PEERS課程的其中一個條件,就是學員自願學習社交技巧。
她表示,PEERS計劃課程教導自閉症兒童、少年及家長如何應對校園霸凌,但自閉症孩子可能無法做出一些非常簡單如翻白眼的反應,所以需要家長一起參與,陪同孩子演練,學習不同的回應方式。
“課程中也會教社交技巧,當孩子懂得與別人相處,就比較不會被霸凌,因為欺凌者專挑落單者。我們不需要讓他們做社交花蝴蝶或改變自己,只要有足夠社交能力就行了!”
陳碧華表示,除了自閉症孩子改變之外,同儕的理解與接受,也可以終止霸凌。
多瞭解多包容
她表示,一般孩子都很難接受自閉症孩子,覺得他們社交方面比較冷漠,沒有同理心,行為怪異。18年前美國坎貝爾大學做過一項實驗,為一般的孩子播放有關自閉症兒童的影片,也解釋自閉症者行動怪異的原因,結果50%的孩子看過與聽過後,大大提高了對班上自閉症同學的接受度。
“這說明了,如果能夠讓同儕瞭解自閉症孩子的原因,接納度就會提高很多。其次,教職員的態度及互動素質,會直接影響班上其他孩子的接納度。”
她強調,老師必須具融合特質,包容與接納非一般的學生,提倡不一樣的想法和尊重不同的個體,具有同理心與尊重,因材施教,陪伴孩子,一起互動,這樣同儕就會自動排除不接納自閉症的心理。
“校風及整個大環境若能給予更多的包容,就可以減少孩子被霸凌的幾率。一些學校甚至特別找出這些孩子的發光點,安排與其他同儕一起進行他們的強項活動。當孩子有了發光機會,就能結交到更多朋友,自我價值感也會提高,希望未來會有更多學校願意踏出這一步。”
陳碧華強調,唯有醒覺與關注,才能塑造大環境的接納與關愛,我們必須醒覺自閉症是一個真實的存在,尤其要更關注輕微自閉症者,因為他們被霸凌的風險更高。
更多文章: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