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十年来,我们一直看到国阵和其他政权的领袖们,对这些问题不但束手无策,偶尔还会煽风点火,利用宗教和种族当作捞取选票的手段。
ADVERTISEMENT
除去情绪宣泄的社交媒体留言,这种争议性大的社会议题,其实是个开启民智的良好契机;通过网络媒体,除了让大家了解相关法律知识,民众也在提升批判性思考和理性分析的脑力。
更重要的是,开民智,不如先开官智。
官爷们如愿意提升自己的为政之道,应该知道蚊型脚车案是一面照妖镜,照出各种社会的丑陋暗角。
首先,此案再一次让马来人和非马来人的对立和摩擦,浮上台面。
某些华人可能会说“百多万人联署,里面很多马来人”,中文媒体也一再放大“马来人支持沈可婷”的新闻。我很希望这是人民大团结的一面,但残酷的事实却告诉我们,十余次随机检查几个联署的名单,平均每二、三十个名字只偶尔跳出一个马来人(大家可以打开这些联署链接,看我说的对不对)。而且,这几日里我随机看了两百多则马新社和《每日新闻》(Berita Harian)“沈女被判有罪入狱”脸书新闻(共7千多个留言),大多数马来网民都不认同“沈女无罪”,部分说两方面都应被惩罚,或情绪性责怪沈女、类似“terbela juga kematian kanak2 itu”同情死者家属的留言,两万余个回应里,“赞”的点击占了约85%;中文媒体的反应刚好相反,以“愤怒、悲伤”的点击居多,留言多是“司法不公、天理何在”。在我参与的马来群组里,多数马来人也不认同沈女无罪。
不管我们如何尝试以“马来人站在同一阵线”来粉饰太平,不管中文媒体如何放大报道马来人的支持,以上种种告诉我们,这些很大可能只是少数(尤其高知识分子)的马来人。真正马来草根阶层酝酿的情绪,其实和过去各种案例相似,比如消防员阿迪殉职事件、赵明福坠楼身亡案、许景城牧师失踪案、优先购买穆斯林产品、马来人尊严大会、扎基尔奈克(Zakir Naik)宗教煽动言论等等,都是“马来人vs非马来人”的对立摩擦。我们可以看看某些马来媒体的报道方式(尤其偏重死者家属的不舍和痛苦),就知道它们是如何煽情,加上某些马来领袖的有心言论,让马来人情绪更容易被煽动。
政府领导们可以为了避免擦枪走火而特意模糊忽视这种两极化现象,但一再把这些问题扫入地毯下,不代表它不存在。
除了两极化现象,有良心、够敏感的领导人,理应懂得举一反三,从蚊型脚车案探出更多我国社会(尤其是马来社群)的各种社会问题,比如弃婴、吸毒、飙车、辍学、大学生失业、低收入等。
问题是,我国的领袖本身,其实就是这些社会问题的根源。
数十年来,我们一直看到国阵和其他政权的领袖们,对这些问题不但束手无策,偶尔还会煽风点火,利用宗教和种族当作捞取选票的手段。
同时,华社也不能因为这是马来社会的议题,而选择自扫门前雪;每个族群都不是一座孤岛,马来族群的种种,都会互为因缘的影响所有国人,尤其是国家栋梁绝大部分都来自马来族群。
作为教育工作者,笔者能够做的,除了在中英媒体的意见发表,就是常私下和各族年轻同侪、学生分享有关我国单一种族政党和分而治之的剖析;每个人都有责任反思日愈严重的种族两极化问题,也都有义务思考我们能为国家未来做些什么,而非沉醉于“大团结”假象里。
我希望,各族年轻一代能看清过去和现在的政府领导,对社会问题的漠视和束手无策、只会利用官位谋取个人利益的无良真面目,然后在未来成为领袖后,逐步改善国家未来。
孔子的“为政在人,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礼记·中庸》),点出国家领导良好内涵的重要性;只要领导有好的品德修养和文化涵养,这个国家就会有好的发展。
蚊型脚车和其他各种社会议题,一直在给马来西亚一个又一个“为政在人”的警钟,希望国人醒过来,选择“对”的领袖,让立法、执法、司法好好的操作。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