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參觀孝恩園之前內心帶著各種疑惑和焦慮,隨著慢慢理解每個空間的規劃理念和親身體驗後,我似乎也上了一趟新的生命教育之課,如果告別是種練習,那應該也包括對死亡不理解而恐懼的告別。
作者:何凱晶(草稿創刊號主編)
ADVERTISEMENT
很少會單純從空間規劃角度來看一個殯儀館,顯然那是個承載生離死別、過於“沉重”的場所。兒時記憶模糊,對於親友的思念早已安放某處,腦海卻清晰記得哀樂低迴,眾人淚垂,鈴聲徹響,道士呢喃聲中夾帶焚香,這種龐大飽和的情緒堆砌的場景是不舒服的,也似乎是理所當然的,或許這應該就是告別式該有的樣子。後來學習建築,從此多了一個抽離的設計者視角去看待空間和人之間的關係,原來建築學既可以營造壓迫的空間感,卻也可以過渡滿溢的情緒。
普通会员 | VIP | VVIP | |
---|---|---|---|
星洲网平台内容 | |||
星洲公开活动 | |||
礼品/优惠 | |||
会员文 | |||
VIP文 | |||
特邀活动/特级优惠 | |||
电子报(全国11份地方版) | |||
报纸 | |||
玻璃設計|大自然的陪伴
去情緒化,讓死亡變成日常的一部分——我想這就是我對孝恩館的第一印象。它隱身於蕉賴大馬路(Jalan Cheras)之外,路過見到也如新穎辦公樓無異。外牆設計採用全玻璃結構,挨著小山丘被綠茵包圍,於是陽光也尾隨你走進室內,整個空間通透明亮。大自然的光具有魔力,被撒到每一處,無論草地或沙發,彷彿能撫平所有物體的特性,這層光的濾鏡讓空間呈現頓時失去物質感和時空感,悲歡離合亦是。在孝恩館,你隨時可以找到一面看向外面世界的玻璃牆,也正是這種對外的連接感,讓你的目光和情緒得以延伸。看著窗外的馬路車輛行駛、為生計奔波的常人,彷彿也是當下的溫馨提醒,“世界萬物仍在持續轉動啊。”
三分空間|告別式、情緒過渡空間
殯葬儀式舉辦的場所(孝恩廳)分別在2樓和3樓,空間規劃上切分成3個部分,按公開、半公開和私密空間形式,劃分成大廳、親友休息廳、私人休息室、祭祀區和後廊服務區(可參考空間規劃圖)。空間的開放程度其實也對應了人內心的情緒,有時候你真的很想要一個人靜一靜,可以走進私人休息室、上鎖、給自己一個喘氣的空間;有時候你希望轉換場景過渡心情,就可以走到大廳淹沒在其他人群裡。空間的多元選擇,在重大事件面前,無意間照顧了我們每個人難以自控、起伏的心情,尤其在“殯”這個環節,是對往生者的告別式,是對生命的某一個缺失感到遺憾最強烈的瞬間。
大體護理空間|生命教育的延續
孝恩集團應該是全馬首個推動“遺體捐贈計劃”的單位,與馬來亞大學醫學系合作,如同捐贈器官的原理一樣,開放讓所有人自願登記死後捐贈自己的遺體,供醫學生學習人體結構,而捐贈的遺體被稱為“大體老師”或者“無語良師”。在孝恩館4樓空間,也特別設計了這樣的教學空間,作為學習和處理大體的工作坊,不僅細心考慮了服務流程的動線,也包括大體老師完成使命的後續安排。因此教學空間外還有個開放的公共空間,可以舉辦小型奠禮,讓大體老師也可以完成“葬”的部分,以另一種形式走完生命最後一程。大體老師捐贈是我覺得整個殯葬服務中特別有意義的衍生,生死的啟迪不僅限於血緣或情感,也可以是對專業的支持、對生命的探究、對人性的同理。
墓園|城市的公共空間
孝恩園的墓園以公共空間模式打造,儘管墓園和文化根源緊緊相依,不同種族的墓園形式各有不同,卻不影響“好好悼念往生者”作為墓園扮演的公共功能,彼此尊重的前提下,不管是穆斯林、基督教徒、佛教徒,大家站在往生者面前就是一個親人。由於墓園佔地面積大,涉及社區或者城市尺度的規劃,西方國家的墓園也同時為休閒公園的一部分。而在馬來西亞,由於大家對於死亡的避諱,它依然是一個神聖之地,而它有多神聖也等於它有多恐懼。生命的輪迴,情感羈絆的留存,仔細想想理應溫馨溫暖,何以變成令人畏懼不已的場所?我在參觀孝恩園之前內心帶著各種疑惑和焦慮,隨著慢慢理解每個空間的規劃理念和親身體驗後,我似乎也上了一堂新的生命教育之課,如果告別是種練習,那應該也包括對死亡不理解而恐懼的告別。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