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口罩是防疫最重要的防线,不能轻易摘下,保护自己亦照顾他人。
ADVERTISEMENT
卫生部预料在5月仿效新加坡,民众在开放式场所及户外无需戴口罩。
有需要那么快就走到这一步?不是应该在开斋节之后,至少等到6月再看情况定夺?
卫生部长凯里并没有否认,只是说稍后会宣布。首相依斯迈说,政府刻在检讨是否放宽3项主要防疫措施,包括在什么场合才需戴口罩。依斯迈说届时人们会非常高兴。
人们是如何看待这事?是不是和我的看法一样?还是如首相所言般,欢迎放宽措施,包括户外无需戴口罩?
我通过WhatsApp在朋友圈做个小调查,问大家“你脱吗”?
大家的回复如我预料般,说“不”的占大多数,但有一两位朋友高呼“为什么不?”当中包括一名医生。
大家说“不”的心情不难理解,尽管我们已经进入过渡到地方性流行病阶段,开始适应与病毒共存,但是病毒仍未消失,疫情随时会反扑,还是得小心防范。其他的防疫措施或许可以松绑,但戴口罩是防疫最重要的防线,不能轻易摘下,保护自己亦照顾他人。
新加坡扩大放宽防疫措施后,让民众可以选择在户外不戴口罩,许多人在户外还是继续把口罩戴好戴满。新加坡人在防疫松绑后,比较轻松自在的参加聚会,出席更多活动,但戴口罩仍是大部分人的自觉。
有人说新加坡人“kiasi”,才不敢在户外不戴口罩,那我和我的朋友岂不是也“kiasi”?
在日本,今年1月因疫情肆虐,针对部分地区实施的“防止蔓延等重点措施”,在3月到期后不再延长。首相岸田文雄把解除重点措施后的时期定位为“迈向正常生活的过渡时期”;但为了避免疫情再度扩大,日本政府持续要求民众做好戴口罩等基本防疫措施。行事作风谨慎的日本人也是“kiasi”乎?
口罩对于自我防护有很好的作用。过去没有发生疫情的时候,许多人即使是伤风感冒,在公共场所戴口罩都觉得别扭,担心别人异样的眼光,不自觉这是负责任的卫生观。有感冒症状出外上班上学戴好口罩,能避免散播细菌;没有任何身体状况,在特定场合和环境戴上口罩,可以保护自己。
疫情来袭后大家必须戴口罩,没戴反而成为异类,两三年下来,相信有更多人发现戴口罩是有实际的防护作用,不只是防冠病而已。习惯成自然,当局若允许大家在户外脱口罩,即使是选择性动作,许多人还是会选择戴上比较好。
积极而言,有更多人的健康和卫生意识有所长进了。然而,一种米养百种人,疫情期间,我们也见过不少人有思想麻痹、侥幸心理,在戴口罩等一些小细节上愈发大意。
在某些公众场合,时常能看见一些人随意将口罩拉下,这其实是很有风险的。这些人总是借口戴久了不舒服,呼吸不顺畅等等。人们总会有惰性,有所限制时都会藉故不配合,更何况给予选择自由,警觉性松懈,结果累人累己。
根据“Our World In Data”资料,许多已经解封的国家,疫情反反复复,有者并未完全脱离高峰,这反映出谨慎还是必须的。与病毒共存不是“躺平”,而是懂得应对,自觉性高。
美国公共卫生专家说,对于可以选择不戴口罩的人来说,在什么地方和场合是否戴口罩,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人情况以及本身不想生病,以及周围的传播率。很多人认为他们不会被感染,但这并非不可避免。每个人的健康状况不一样,免疫能力的强弱、有无患慢性病的考量都不同。
疫苗是最有力的防疫武器,口罩的防护力是次于疫苗,但不损其重要性。因为一些年幼的孩子无法接种疫苗,戴口罩对于保护孩子就显得更重要。
由于目前我们还不清楚政府会如何松绑防疫措施,新加坡政府允许人们在户外选择不戴口罩,在封闭空间戴口罩还是必须,不晓得我们是否采取同样措施?政府任何的防疫决定都必须以科学和数据为依据定夺,不能因为措施会受到一些民众的欢迎,能够赢取民心就加以落实。
有一点,公共卫生专家特别点明的是,我国很多建筑物的通风设备不足,导致许多室内空间的空气素质极差。这些地方往往聚集很多人潮,因此依然得强制戴口罩。
我身边相当多朋友亲人,经过两年的抗疫,并且察觉到冠病导致的后遗症极之严重,康复后发现身体产生了变化,以致生活作息也跟着改变,大家都明白这个病症不是闹着玩的。当然,我们不能等到病毒完全清零才回归正常生活,经济须复苏,生计得照顾,但是大家会认为防疫措施得看情况来做不同的调度,必要时该收紧,适当时可以放宽限制。至于戴口罩,要完全解除,时间则需要拉得更长。这不需要是专家说,一般人应该都要明白谨慎为上的道理。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