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聽到有人說副刊主任看起來三十幾歲,雖然他確實保養得宜,但說成三十幾的話還是有點誇張哈哈!
活力副刊組員,年紀最小的,都沒有2字頭啦!可是每一位夥伴的狀態看來都比實際年齡年輕,或許大部分不是未婚就是未育,比起已經生養孩子的人來說會相對自由,可以投入更多時間在真正熱愛的事情上,慢慢摸索和開發自己。最痛苦應該就是工作死線快到了還想不到要做什麼題目,稿子寫不出來吧。
ADVERTISEMENT
自從33歲後,我常不確定自己到底幾歲,心理上對自己的年齡認知一直停留在33。幾年前年輕的DD剛加入副刊,我與她認識沒多久,還不算熟絡,有次我們一起搭著電梯下樓午餐,她突然問我幾歲,得知後,驚訝說:“蛤,那你還不生!等什麼?”我嚇到還沒來得及反應,電梯門一打開,她就溜出去了。
前陣子提起這件事,已步入3字頭的她尷尬笑說現在的想法已有所不同。咦,難道是這幾年被副刊的某種磁場影響而轉化了?
回想,其實當我二十幾歲通往30歲時,心中也是有種莫名的焦慮,好像急著一定要怎麼樣、去哪裡、完成什麼,否則就老了來不及了。30歲至40歲經歷了搬遷、結婚、置業、生離死別和全球瘟疫,這10年彷彿是加快了1.5倍速前進,咻一下就過了,而這幾件大事也讓我切身體會到人生要隨緣才能活得自在。
來到40歲,在公寓遇到鄰居小朋友向我打招呼:“Auntie bye-bye”。我也絕不迴避微笑揮揮手:“Hi, bye-bye”。上巴剎採買,也許是戴著口罩紮起馬尾,還有不少小販問:小妹,要找什麼?
無論是Auntie還是小妹,對我來說都不是太在乎,身心健康平安才是真正重要的事。即使勤勞do臉,淚溝和法令紋不明顯,自己也能感知到體內的“原裝電池板”,已用掉一半,精氣神大不如前了,偶爾肩頸痠痛手臂抬不起來,思慮過度溼疹就會趁機回來。
身體老化是無法避免的事,總有一天會退化到需要依靠他人來照顧,我現在能做的就是善待身體,練習打理好自己的生活能力,儘可能延遲那一天的到來。
那年在醫院急診科陪伴親人時,看到一位約90歲的婆婆獨自入院留醫,引起我的好奇,她散發著一股從容淡定的氣質,更讓我忍不住想悄悄地觀察她。
醫護人員為她安排好床位,轉身又去幫助其他病人。婆婆先從包包裡取出保溫杯和一些用品擺放整齊,之後拿起小毛巾,以小碎步走進衛生間。她看似一位資深病人,經驗豐富老到。
洗漱過程有點久,護士才突然意識到婆婆不見了四處詢問,猜想她之前是不想打擾正在忙碌的護士,我只好走去告訴她們婆婆的行蹤。梳理乾淨後,她坐在床邊用自備的圍巾包裹頸部,再戴上毛帽,做足一切保暖功夫,才緩緩地躺下床閉目養神等待接下來的安排。
看著她不疾不徐地安頓好自己,我內心升起了:“如果生病的婆婆能,那麼以後我也能”的信心。
更多文章: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