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副刊

|

专栏

|

文化空间

|

地方DNA

|
发布: 7:00am 25/04/2022

旅行

地方DNA

卓衍豪

在地

旅行

地方DNA

卓衍豪

在地

卓衍豪/如果旅行能夠讓地方變得更好

作者:卓衍豪
卓衍豪/如果旅行能够让地方变得更好
走進在地生活,認識地方產業,當個有影響力的旅人。

我們常說旅遊是“無煙工業”,既可以促進地方經濟,又能減少對自然環境造成的傷害,但真的是這樣嗎?從今天的國內旅遊現況來看,顯然“無煙”並不代表“無害”。以量、速度取勝的觀光思維,讓旅遊業變成了一個“離地的產業”,隨處可見轉手就能獲利的廉價、沒有地方特色的商品;人有我有的模仿行為,造成全國觀光景點越來越像異卵多胞胎……

“讓路給觀光”正在讓地方特色消逝、生活品質下降、當地居民遷離──觀光成了跟生活對立的存在。吸引一次性消費的觀光客,無法產生有影響力的旅遊,只會生產更多的垃圾;沒有特色,就無法創造回憶,當然也就無法帶來回頭客。地方經濟如果只仰賴觀光客的消費,除了可能面對“週末塞爆人、平常拍蒼蠅”的失衡窘境,觀光客屬於“交流人口”,追求打卡、廉價的觀光客看不見地方價值,新的爆點出現,他們又聞風而至,原來的爆點還來不及回收之前的投入,就已經落在潮流的後端。

ADVERTISEMENT

近年來全球各地為了減少旅遊對地方自然環境、社會文化的衝擊,提出永續旅遊(Sustainable Tourism)的概念,倡議獲利必須建立在讓旅遊事業和環境都能獲得平衡、永續發展的前提之下,其中一個目的便是吸引以深度旅遊為主的旅客。

每一個旅人都有影響力,如果旅途中的每一次消費都能在一定程度上讓地方價值獲得展現或延續,旅遊就有可能化成一次更有意義的行動。對的人,會帶來好的口碑,吸引更多的“關係人口”,地方的美好得以永續,才能形成“善循環”。作為一個想要讓地方變得更好的旅人,更應該多支持對環境友善,承續地方傳統的旅遊內容和活動,而不是單純的趕潮流,例如到推廣“食農教育”的有機農場去參觀,透過了解從食材到食物的旅程,讓同行的孩子學會感恩大地和生產者,畢竟“多一家有機農場,就少一家醫院”;幫襯靠製作傳統小吃養家活口的攤販,不僅留住好滋味,也延續了當地人的生技;竹簾、籐椅、篆刻、陶瓷等匠人,是城市閃亮的名片,是社會稀缺的資源,到他們的工坊去參觀,給他們打氣,他們的手作品更是這個年代最有溫度和質感的伴手禮。

卓衍豪/如果旅行能够让地方变得更好
參觀老行業,除了能為匠人打氣,也能支持他們的產品。

誰說非要到觀光景點?走入在地生活,支持在地商品,是旅人給目的地留下最好的禮物。我喜歡的《微笑臺灣》雜誌,今年為了響應全球永續旅遊委員會(GSTC)的旅遊目的地準則,倡議負責任的旅行,鼓勵讀者加入成為“金牌旅人”,鼓勵企業組織加入成為“永續行動家”。春季號的主題是〈有任務的旅行〉,介紹了7條永續旅遊路線,並透過“集章”的方式,引導更多旅人加入成為負責任的旅人。

旅遊業應該是給地方帶來祝福的產業,當越來越多的旅人把讓地方變得更好的初衷,轉化成更多的個人社會責任(Personal Social Responsibility,簡稱PSR),旅行就有可能形成一場有影響力的社會運動。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