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屆大選過後,如果我們要問的問題是依斯邁是否還可以出任首相,那麼就必須要看,到底是“以黨領政”或者是“黨團政治”突圍。
ADVERTISEMENT
巫統最高理事會議決現任首相依斯邁沙比利將成為巫統在來屆大選的首相人選。這一個宣佈,好像讓歡樂再次回到巫統。但是,依斯邁首相人選的地位真的是板上釘釘了嗎?
必須要說的是,2018年以前,巫統一向來都實行以黨領政的制度。與西敏寺國會制度以黨團制度,即由國會議員選出首相不同的是,如果巫統黨員要成為首相,那麼首先他必須成為巫統主席。這是因為巫統的候選人遴選機制和黨內的職位環環相扣;職位越高,就可以競選更安全的選區,可以運用黨內的影響力獲得更多的競選經費,然後在勝選過後獲得分配更有影響力的部長職位。
在這麼一個環環相扣的操作下,巫統的首相、部長、國會議員理所當然的就是在黨選中出線的領袖。因此,2018年以前任何首相的更替,那一定是於巫統黨選或巫統大會過後發生,以便新當選的黨主席可以名正言順接過首相的棒子。
2018年以後,這種極純粹的黨政制度被打破。由於巫統沒有完全掌控多數議席,雖然首相依然是來自巫統,但由於他是得到巫統(國陣)以外的政黨聯盟而上臺的,因此原本以黨領政的制度儼然已被打破,而變成黨團政治,也就是由國會議員來決定由誰出任首相。這麼一個轉變,看似打破了巫統的霸權,其實對國內政壇投下了巨大變數,因為它由質量上徹底改變了國會議員在黨政制度中的地位。
巫統失去政權之前,無論是國陣或者反對黨的議員,基本上都只是政黨的附屬品。他們在議會內沒有獨立自主的投票權,一切只是以政黨的指示為依歸。國會議員的身分,更像是對於他們黨內職務的犒賞,而不是由於他們問政的能力水平。
2018年改朝換代過後,由於政黨的碎片化,沒有一個黨團擁有過半數的國會議席,因此國會議員突然變成待價而沽,身價水漲船高。自2020到2021年依斯邁上任之前,算算國會議員簽了多少法定聲明,或者進宮覲見元首的次數,你就可以看到,國會議員的身分是何等的值錢。
因此,下一屆大選過後,如果我們要問的問題是依斯邁是否還可以出任首相,那麼就必須要看,到底是“以黨領政”或者是“黨團政治”突圍。阿末扎希作為巫統主席,肯定會利用候選人委任權來安排忠於自己的候選人上陣。這麼一來,巫統勝選過後,巫統的國會議員黨團等同扎希的巫統黨內會議。這種情況之下,依斯邁的首相位子隨時會有變數。如果巫統無法獲得足夠的議席,那麼眼下的黨團制度將繼續下去,那麼依斯邁的首相位子就有戲了。
環看當下政治局勢,巫統的氣勢幾乎無可匹敵。連之前自視過高的土團黨現在都開始在尋找新的政治夥伴組成大帳篷就可以看得出,短期內要阻止巫統執政難度甚高。更關鍵的問題在於阿末扎希是否能完全掌控黨內候選人。雖然說黨主席擁有委任候選人的權力,但是如果執意要委派自己的親信,而罔顧基層意願,那麼黨內對抗扎希的勢力肯定會乘機發作,在大選中扯後腿,讓巫統敗選,以削弱扎希的威望。
因此,委任候選人是一個雙面刃,既要安排自己的親信上陣,確保巫統勝選過後當權派可以自由指派首相人選,但是又不可以過度操作,引起黨內反彈,進而在選舉中扯後腿。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