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英兩週,吃最多是炸魚薯條。因為好吃嗎?不見得。這種不必高深精湛廚藝的炸物,食家最為不屑, 早被保健人士和家長列入“少吃”黑名單。
ADVERTISEMENT
炸魚當然也有優劣之分:好的炸魚,優質小麥或石磨麵粉加了啤酒,面衣堅挺爽脆,魚肉鮮嫩,一咬還帶汁。難吃的,魚身炸得乾柴過火,面衣陰陽怪氣娘炮,半軟半硬得來,卻又無味粗爆。
吃多,最大原因是貪其快速方便,價格也相宜;當正餐外,下酒一樣稱職。薯條吃不完還可以打包,加入滷肉滷蛋鍋內,取代難買到的豆乾,讓洋食歸順大中華。
正餐分量的炸魚薯條餐,面衣裹魚超過1呎長,重逾半公斤,氣勢磅礴。加上食指般粗薯條一大坨,亞洲人食量,兩人分食吃不完。這個分量,就要十多英鎊,合馬幣100大元以上了。無奈,偉大祖國貨幣疲弱也。
很多人以為炸魚薯條是英國第一國食,不然。真命天子竟然是印度咖哩雞chicken tikka masala。英國統治印度200年,最大的成就是愛上咖哩,然後發揚光大。Tikka北印度旁遮普語即肉塊之意,這道咖哩用的是去骨雞丁,方便入口,更不怕哽死;所以和炸魚薯條一樣,是每家酒吧必備的果腹、下酒菜。我們喜愛的鷹嘴豆餅papadam, 也是常見的酒吧小食,花生米倒是罕見。旅英必去當地平民酒吧,一大碗咖哩雞丁,配Naan烤餅加一大杯生啤,不到10英鎊。這個價碼在物價高昂的彼地已是跳樓價。
說回炸魚,英國用的基本魚是鱈魚。當然也有barramundi鱸魚(就是石甲魚啦)、鯡魚和各類比目魚,但最普遍還是鱈魚。這魚在我國可貴了,有上菜市場的都會知道。只不過英國用大西洋鱈,肉質略粗。我國吃的多是挪威、北歐沿海一帶或加拿大入口,肉質幼滑,魚脂芳華香口。這也是其價不菲的原因。
我們這裡吃炸魚愛配辣椒醬,未吃先血淋淋灑個半瓶,最多來個噠噠醬。英國則必配麥芽香醋,更正統的還附豌豆泥。辣椒醬少見,番茄醬倒是普遍。
本地小販中心廉價西餐,炸魚薯條餐愛用多利魚。這魚的特點就是沒有魚味。但也無可厚非,一份10大元上下,難道還要求忘不了?愛爾蘭籍好友在首都酒吧街賣炸魚,最便宜的石甲魚,就要45大元。菜單當然不用石甲siakap這個土名,或通用的海鱸seabass ,而是澳洲土著稱barramundi。這種異國風情菜名,和calamary 一樣,如果用“蘇東”,就降級大炒檔價位了。
無味的多利魚,最適合那些吃羊不要羊味,吃牛不要牛味的高雅人士。還有,就是把黑啤倒入椰花酒去掉“臭椰味”的高尚酒客。打下廣告:看回上期的〈胡天胡地〉吧,有長篇大論的椰花酒故事。
更多文章: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