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學研究團隊從泰國等7個亞洲國家出產的14項魚乾產品中驗出微塑膠,以日本產臭肉鰮含量最多,臺產丁香魚乾則平均吃31條就可能攝入1個微塑膠。這項研究結果登上國際頂尖期刊。
國立中山大學今天發佈新聞稿表示,研究團隊從泰國等7個亞洲國家出產14項魚乾產品中,分別驗出微塑膠;分析發現,其中將近80%是塑膠纖維、其次是塑膠碎片,種類以聚乙烯(PE)為主,研究結果獲國際頂尖期刊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刊登。
ADVERTISEMENT
研究結果指出,各國產品中以日本產“小鱗脂眼鯡”(俗稱臭肉鰮)含量最高,平均每隻魚就含有2個微塑膠;泰國產的丁香魚(側帶小公魚)則含量最少,平均要吃超過500隻小魚乾才可能會吃到微塑膠。
至於臺灣常見的丁香魚乾,平均食用31條魚乾就可能意外攝入1個微塑膠。其餘國家產品平均會攝入1個微塑膠的小魚乾食用量為,越南14隻、韓國8只、中國及斯里蘭卡約3只。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