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通膨之下,但凡每月衣食住行,各類貸款壓下來,即使家庭月入1萬5000令吉,用於食物的可支配所得也沒剩多少。所以在我國,只有T10(不是T20)的人才算富足,其他90%?雜飯開始轉型成為中上階層的食物了!
ADVERTISEMENT
國內的經濟學者一致認為,全球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引發的通貨膨脹效應,預計5月中旬就會看到影響。其實自1973年全球石油危機之後的近50年來,在大馬,民眾“最有感”的通貨膨脹已經到來。
這一次全球性通膨,是俄烏戰爭引發歐美對俄經濟制裁所導致的。俄烏兩國是世界主要的糧食出口國,其中俄羅斯更是全球石油、天然氣、煤炭、鋼鐵、肥料等排名前三的供應國,這些基礎原料不能出口,供不應求的結果,全球通膨當然沛然莫之能御!
大馬不可能躲過這場通膨浩刧,原因很簡單,除了全球主要原料與糧食供應不足,而且令吉長期處於劣勢不利進口。
雪上加霜的是,週三美國聯邦儲備局宣佈加息0.5%,其加息的目的是收緊貨幣政策以遏止美國境內嚴重的通膨;我們的令吉只能乖乖地接受賣壓,然後等著貶值,跟著通貨膨脹。
當令吉的購買力變得更糟之際,政府還選擇在這麼“適當的時機”將基本工資調整至1500令吉,整體調幅25%。調薪目的是為改善B40群眾的生活,無可厚非;但對原本就沒有什麼競爭力,只賺取蠅頭小利的小商小戶、小吃中心的攤販,影響就不小。
各項成本上漲,業者當然轉嫁給消費者,這一波的通膨只是開始,業者也不必再像以前那樣“偷偷的悄悄的漲”,而是抬頭挺胸的告訴你,百物飛漲,不漲?我們怎麼撐下去?1500令吉的調薪就此順勢送給通膨!
英國《經濟學人》多年前提出的“大麥克漢堡指數 (Big Mac Index) ”,是在購買力平價理論(PPP) 成立前提下,測量國與國之間貨幣的匯率合理性。花越多工作時間才能買一個全球統一價格的大麥克,這就反映該國國民的年均收入和匯率合理性(這無關物價,例如北歐的大麥克是天價,但他們年均所得也高)。
我們不與國外比,我們就用“經濟雜菜飯指數”來衡量國內近35年個人的薪資成長和雜菜飯漲價的關係。今天,華巫印各自經營的雜菜飯檔,幾乎是國內80%中低收入者(M40+B40),每天定時光顧以填飽肚子的非美食。
最近幾個月,遍佈全馬的經濟雜菜飯已經不經濟。我們不談特殊個案,雪隆區“一肉二菜”一般份量的雜菜飯已經漲到7至8令吉,鄉鎮地區?5.5至7令吉,這一“平民食物”一漲就是15至20%。我們回首1987年,在雪隆一碟同樣的飯,頂多1.5至2令吉,35年間漲幅4至5倍。
1987年,大馬人均GDP 1947美元,2020年成長至1.04萬美元,漲幅5.3倍。當時大學畢業生月薪600令吉,目前大概2500至3000令吉,漲幅也是4至5倍,看起來個人所得和薪資是跟著通膨走。但問題是房價、日常生活用品、電子資訊(手機)產品、不可或缺的車子……有的產品是從無到有(如昂貴的手機)、有的價格翻了好幾翻。
所以陪著通膨的薪資漲幅,讓現在的年輕人日子過得比35年前還苦。跑不掉的房貸(或房租)、車貸、日常生活(非飲食)支出、無法省略的應酬,每月能用來吃飯的餘錢應該不到500令吉。如果雜菜飯漲到8令吉,餐餐雜飯1個月就用掉了720令吉。
所以說“通膨來得不悄悄,雜飯已經不經濟”,很快的,勉強填飽肚子的雜飯不是人人吃得起!
恩格爾係數(Engel’s Coefficient)是一個經濟統計學的名詞,是衡量食品支出總額佔個人消費支出總額的比重。
聯合國依據恩格爾係數劃分全球各國生活水平的標準。亦即一個國家家庭平均的係數大於60%(60%收入用於購買食物)定義為貧窮;50至60%為溫飽;40至50%為小康;30至40%屬於相對富裕;20至30%為富足。這個理論用在個人也適合。
但是,別高興得太早,如果你月薪3000令吉,750令吉用於吃飯,這好像是落在“富足”的等級。但你三餐吃的都是雜飯,人家的標準是肉類海鮮蔬果外加紅酒,如果用這個標準,你應該是恩格爾係數中的貧窮。
在通膨之下,但凡每月衣食住行,各類貸款壓下來,即使家庭月入1萬5000令吉,用於食物的可支配所得也沒剩多少。所以在我國,只有T10(不是T20)的人才算富足,其他90%?雜飯開始轉型成為中上階層的食物了!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