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房問題絕對不是增加供應數量就能解決的問題,如果政府在沒有做好調查規劃,就盲目推高供應量,只會為我國金融體系和社會造成巨大災難,年輕人則繼續望房興嘆。
ADVERTISEMENT
最近瀏覽各大新聞平臺的財經新聞,最常讀到新聞就是各國通膨持續創新高,衣食住行樣樣物品都在漲。最近更有某華團領導稱,由於俄烏戰爭推高鋼鐵原料價格,未來房屋價格可能會再漲,年輕人應該趁早買房。
事實上我國房價漲勢會持續嗎?或許可能會漲,但房子滯銷情況卻持續惡化,特別是30萬令吉以下被視為可負擔房產更是佔了滯銷房產類別的最大宗。
根據國家房地產資訊中心(NAPIC)截至2021年第四季數據,大馬滯銷房產處於歷史性新高,截至去年末,共有高達3萬6863間住宅房產滯銷,總值227億9000萬令吉,當中30萬令吉以下的可負擔房產佔了三分之一,總值21億8000萬令吉。
約莫3-4年前,筆者出席馬來西亞發展商協會(REHDA)新聞發佈會,當時候我國房地產銷售已經出現疲態,但當時該協會主席在發佈會上說,我國人民買房需求依舊高企,房地產銷售不佳,主要是因為產品買賣雙方不匹配(product mismatching),可負擔房產將能解決相關問題。
4年過去了,我國的房產市場依舊低迷,年輕人還是望房興嘆,原因無他主要是人民收入不進反退,過去兩年疫情,政府更是讓人民動用自己的退休金和延緩還貸,大家才能渡過難關。
發展商確實嘗試調整策略,他們推出了一些低於30萬令吉房產,但單位面積卻非常小。首相依斯邁沙比利日前在安邦進行動土禮的一個項目,所建設單位面積,介於450和550平方尺之間,其單位售價為25萬至27萬令吉,若按平均尺價計算,則為約每平方尺500令吉。
上述價格若在離市中心遠一點的地區,樓齡稍微高一點,則可輕易找到面積更大,價格差不多的房產。發展商透過縮小房屋面積,壓低房產價格的做法,無法吸引精打細算的90和00後。
年輕人透過實際行動來告訴這些發展商,他們並不青睞那些面積小得可憐“號稱”可負擔房屋。因此去年第四季,滯銷最多就是此類房產。
年輕人已經用行動告訴市場他們的選擇,惟首相依舊對外宣稱,在第十二大馬計劃下,政府將在2025年前興建50萬間可負擔房產,以達到“一個家庭一間房”的願景。如此一來,可負擔房產滯銷數字依舊會節節上升。政府在決定增加可負擔房產供應時,似乎對節節高升的房產滯銷問題視若無睹。
推行一年半的擁屋計劃結束後,政府也沒有再推出任何新獎掖計劃,以推高房產買氣,只是寄託於可負擔房產計劃增加後,就會有更多年輕人買得起房,筆者以為這根本就是病急亂投醫。
解決住房問題,不應該只是增加市場供應,而是政府必須拿出誠意,充分審視手上資源和權力,比如說一些政府擁有的土地,透過公開招標方式,興建公共房屋,以成本價出售給特定收入人民。鄰國新加坡的人民組屋行之有年,當地有穩定工作的成年人都能買得起房,應證了“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作”這句話。
住房問題絕對不是增加供應數量就能解決的問題,如果政府在沒有做好調查規劃,就盲目推高供應量,只會為我國金融體系和社會造成巨大災難,年輕人則繼續望房興嘆。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