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隆坡8日讯)“科研没有捷径,而是需要一步一脚印,刻苦耐劳,才能取得成果。”说出这番话的是来自大马的博士研究生陈洁盈。
台湾中央研究院团队首揭细胞“无合成分裂”于4月登上知名国际期刊《Nature》,陈洁盈就是此团队的成员之一,也是此研究论文的第一作者。
ADVERTISEMENT
29岁的陈洁盈来自雪州沙亚南,目前是台湾中央研究院的博士研究生。
5年前加入研究团队
她在接受星洲日报的越洋访问时指出,她是在5年前进入台湾中央研究院修读博士学位,当时就加入了中央研究院细胞与个体生物学研究所助研究员陈振辉的研究团队。
她说,当时团队进行的研究是要观察皮肤细胞在生物快速成长时是如何活动,之后却发现从未发现过的细胞分裂方式,也就是“无合成分裂”。
陈洁盈分享道,此研究发现颠覆过去的细胞分裂发现,这有助于后续对其他生物体进行深入探究,进一步了解详细的细胞生理调控机制。
她说,细胞分裂的发生是所有生命的基础,从一颗细胞变成好多颗细胞。
打开新研究领域
“基本上所有生物是一样,要经过细胞分裂,无论是繁殖或增加体积,在发育的时候、再生、老化及癌症,都与细胞脱离不了关系。
“细胞分裂的研究其实很重要,大家都在探讨细胞如何分裂。”
她说,过去只知道2种细胞分裂方式,即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
“此次研究的这项新发现,可以打开新的研究领域,至于未来是否会有更大的影响,其实还是要再去探讨。”
每12小时麻醉幼鱼一次
谈及在此研究中面对的挑战,陈洁盈表示,该研究使用的是斑马鱼幼鱼,为了反复观察其表皮细胞的分裂过程,她必须每隔12小时麻醉幼鱼一次,必需拿捏好时间。
她说,在这过程中,必需将斑马鱼幼鱼置于高倍显微镜下拍照,以及确定它在镜头下的姿势每次都相同。
“之后要把麻醉后的幼鱼唤醒,以持续进行活体实验。”
她表示,使用斑马鱼幼鱼作为研究对象,是因为这鱼类与人类基因有相似的地方。
除了用脑 也是体力活
此外,陈洁盈坦言,在进行研究时,除了用脑之外,其实很多时候真的是体力活。
“有时候必需坐在显微镜的房间内10多个小时,长期需要准备眼药水。”
她指出,这部分的工作维持大概差不多9至10天,那时候很早就要去实验室,待到很晚才能离开。
她坦言,整个过程还是有一定的压力,要收集好的数据,就必需一直重复做同样的事情。
兴奋论文登上《Nature》
身为此研究论文的第一作者,陈洁盈表示,从开始上述的研究到撰写论文,以及论文经过审核,前后用了大约5年的时间。
她说,对科学领域来说,《Nature》是国际顶级的期刊,当时并没信心有关的研究论文可以登上这期刊。
她表示,当下知道有关论文登上《Nature》后,还是蛮兴奋的,主要是因为这项研究获得认可。
从小就爱看百科全书
在访谈中,陈洁盈表示,她在就读小学时,就开始看卡通版的百科全书,也会看科学家自传之类的书籍。
她忆述,小时候在学校填写志愿时,她都会填写科学家。
“上了中学之后,科学的学习成绩比较好,到了中学四年级,也很自然的选择理科。”
她说,当时在选择大学科系时,她的首选是马大的生物医学系,最终也如愿进入马大修读生物医学系。
“在大学期间,可以透过显微镜,看到更小的东西,细胞和细菌之类的,然后就觉得显微镜下的世界其实也有很多精彩的事情。”
她说,因此慢慢对细胞学产生了比较大的兴趣,在马大毕业后,她就直接进入台湾中央研究院修读博士学位,预计在今年7月或8月毕业。
从事科研 需想象+创意
对陈洁盈来说,从事科研,有时候真的要很大胆的去想象以及有创意。
“大家都是搞科研,可是你要搞一个大家认同,与众不同的科研,真的要用脑去想。”
由于疫情的关系,差不多3年没返马的她,计划在今年尾返马。
对于未来的规划,陈洁盈说,可能会当博士后,从事有兴趣的领域,如再生医学和疾病学领域,计划会前往英国。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