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要注重的,不單是培育人才,還要懂得利用人才。
郭靖黃蓉的親家,也就是耶律楚材,在他誕生的第二年,金國禁止了契丹文字,嘗試消滅契丹人的母語教育。
ADVERTISEMENT
耶律楚材的父親耶律履在他誕生時,已經看到故步自封的金國沒有將來。在取名字時,不再用兩個哥哥的“才”字,而是用有木子旁的“材”字,命名為“楚材”。
此名字來自《左傳·襄公二十六年》的“楚材晉用”。春秋時楚國出產的各種材料如杞木、梓木和皮革等。不過楚國不懂得使用,被運到晉國後卻大大的發揮作用。不懂得善用資源和人才的楚國後來走向沒落,相反的晉國得到大大的發展。“楚材晉用”後來多比喻一個公司或國家不懂得善用資源,特別是指人才流失。
國家要注重的,不單是培育人才,還要懂得利用人才。更進一步說,不能只專注專業“人才”,更要懂得如何把大多數人培養成普遍的“人材”或“通才”,並且提供他們廣泛的活躍空間,如此才能創造“人財”!
根據《說文解字》,“才”其實也通“材”。原來長在地裡的“木”,砍下後,就變成“才”,兩個字和拼起來,就是我們現代人理解的“材”。今天日語還是用“木”這個字代表“樹”的意思。可見,“才”原是把“樹木”砍下來後,就變成廣泛可用的“材”。
今天在華語世界裡,“才”經常是指“才華”的意思。聰明絕頂或在某方面非常特出的,也可稱為天才。當一個人被稱為“人才”,往往會給人一種“專才”或“精英”的印象,比如醫生、律師、工程師、會計師等等。可是這些精英和專才,可用的領域,是非常有侷限的。
“材”這個字,一般泛指原料或材料等。但“材”其實也用在人身上,比如“身材”。古時候更有“才能”的意思,或甚至泛指“能力”。所以“人材”和“人才”,同樣是不能忽視的國家重要資源。
篇幅有限,我們籠統的歸納一下就好。現代中華世界裡,特別崇拜專業領域的“人才”,卻往往忽略了廣泛可用的“人材”的重要性。當年李白的“將進酒”裡的名句“天生我材必有用”,指的不一定是精英分子的才華,更接近在強調世上每一個人,皆是廣泛可用的“材料”,即“人材”的意思。或許,李白想要說的是,世上原本沒有人是“廢材”,只是看他有沒有被用到而已。
一個國策如果只注重“專業”或偏向培養“人才”,試問一個國家到底能夠培養出多少的“精英”和“專才”?更進一步說,是不是精英和專才越多越好呢?如果上帝讓一個國家裡絕大多數的人都變成醫生、律師、工程師和會計師等等,這個國家是不是就會變得國富民強呢?那每個國家,都變成如此,是不是世界就再也不會有貧困問題,也沒有貧富懸殊的問題了呢?
世界經濟大國之一的日本,當然也培養了很多精英和專才。但日本培養更多的是,廣泛可以使用的“人材”。日本的大學非常注重一般教養,連醫生或工程師,頭兩年都要修一些和自己專業無關的科目,比如經濟學、法律、政治、歷史、哲學、外國語,甚至是各種宗教學等等。
如果是文科生,大學4年唸完後,基本上談不上擁有什麼專業知識。這些人出到社會,雖然不是以“專才”身分為公司效力,但是他們靠著“通才”能力,出路卻是很廣,各種行業都可以看到他們的活躍。記得楊過在化解完顏萍和耶律楚材的國仇家恨時,用的不是專才的武藝,而是通才的人情世故。
舉例一個笑話。有一個人不小心開門看見一位女人在換衣服,熟悉法律的對那女人說:“你沒有把門上鎖,是你的錯。我不怕和你打官司”。如果是楊過的話,他或許會這麼說:“叔叔,對不起!”然後再把門關回去。你說,哪一個人比較快解決問題呢?
進一步說,古時候“材”,也指財物。一個國家,如果能夠適當和均衡的培養出“人才”和“人材”,再提供他們廣泛的活躍空間,就可以把他們留住。讓人才和人材在國家建設上,互相配合,財富才會源源不斷的被創造出來,做到“人財兩得”,不然就是“人財兩空”。
(人才,人材,人財系列完結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