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年亞洲風暴後,大馬經濟大不如前,馬幣昔日光芒也隨著消失。
ADVERTISEMENT
為何馬幣 “跌跌不休”?我問過理財師、經濟教授、投資者和身邊的朋友,大家都沒有一個肯定的答案。
有人說,馬幣貶值多虧一馬公司醜聞,它打擊了人們對大馬的信心。對此,前首相納吉不認同,他把問題歸咎希盟政府,他說馬幣在改朝換代後不斷貶值。
個人認為,兩個答案都有弱點。在醜聞發生前,馬幣已在貶值的路上。政府方面,在巫統執政60年間,馬幣從當初兌新幣一比一跌至今天的一比三塊一。若說它是政府的問題,那前首相所帶領的巫統責無旁貸。
提到新幣,不少人認為,這是因為新國與大馬的經濟實力懸殊。但這也不完全正確,新國施行匯率政策,新幣幣值受管制,它跟著美元走。當美元增值時,新幣自然會跟上,對於馬新貨幣的差價,它不能完全歸咎於經濟實力。
問一問國行總裁,她說馬幣貶值的原因跟中國經濟放緩有關,馬中貿易關係密切,唇亡齒寒。參考一下歷史,中國經濟80年代起飛,據FRED數據,中國的人均GDP從195美元提升至1萬零434美元。世行指,若依照中國統計局數據,至2018年,中國脫貧人數接近8億。
在這段期間,馬幣不升反跌,從1美元換2.2令吉跌至超過4的水平。以上分析不足以否定國行的“馬幣貶值有中國因素”論,但它指出的是,長期而言,所謂的“中國因素”不是主導馬幣走勢的主要原因。
問一問投資者,他們認為馬幣貶值跟美國提升利率有關。美國加息後,部分投資者為了得到高利息回報,他們會撤出大馬,轉投美國。2008年,美國減息救經濟,馬幣增值到1美元換3令吉的水平,2015年美國加息後,馬幣貶值到超過4令吉的水平。
再看一看路透社和FRED的數據,從1998年至今,大馬的官方利率比美國高,但兩者的息差從5.5%縮小至1.5%。換言之,多年以來,大馬官方利率下調的幅度比美國大,對於依靠利息賺錢的投資者而言,大馬的吸引力不如以往。從這一個角度看,利率是主導馬幣幣值的一個重要因素。
理論上,除了利率政策,國行實施的其他政策也能主導馬幣的走勢。1998年,亞洲經濟風暴來襲,馬幣嚴重貶值,國行推行馬幣與美元掛鉤政策。此舉成功穩定了馬幣幣值,但不少經濟學家也認為,它干預了市場,打擊了投資者對馬幣的信心。
在2015年,美國開始加息,亞洲貨幣紛紛貶值,馬幣貶值比鄰國嚴重。馬幣一度貶值了18.7%,多於印尼(10%)、泰國(8.65%)、新加坡(6.46%)與菲律賓(5.36%)。
對於馬幣貶值比他國嚴重的原因,可能性很多,其中一個是大馬身為產油國,當時美國加息,油價又暴跌,這讓馬幣雪上加霜;另一個可能性跟“貨幣掛鉤”事件有關,對於擔憂大馬重啟資本管制的投資者來說,把資金即時撤出是一個安全的選擇。
在2016年的馬幣貶值事件中,國行為了穩住馬幣,再次出手。它加強對離岸馬幣交易的限制,此舉引來了批評,西方媒體認為這是一種非直接的資本管制。這些新聞不足以證明大馬政策導致馬幣長期貶值,但可以肯定的是,國行干預市場的做法不受外國投資者的歡迎。
財長認為,馬幣走勢取決於國內外因素、經濟結構與貿易的變化。他也提醒,靈活的令吉匯率有助減緩外來經濟衝擊。
換言之,馬幣貶值不完全是壞事,比方說在經濟疲弱時,它讓大馬出口產品變得更便宜。但個人認為,若馬幣長期貶值,這對吸引投資資金沒有幫助。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大馬經濟如日方中,大馬一度被稱為亞洲四小虎之一。當時馬幣強勁,高峰期達到一美元兌換馬幣兩令吉的水平。97年亞洲風暴後,大馬經濟大不如前,馬幣昔日光芒也隨著消失。國家有實力,其貨幣自然強,貨幣強,國家也更能展現它的魅力。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