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學教外語的朋友寄了一份問卷給我填寫,說想知道我對機器翻譯的看法。研究動機是她發現越來越多學生喜歡使用機器翻譯做功課或完成評估作業,直接把句子打在Google Translate上找答案。加上機器翻譯越來越精準,很多時候無法判斷哪些是出自學生自己的努力,哪些是依靠機器翻譯的成果。
ADVERTISEMENT
我吃了大半輩子翻譯飯,知道翻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現在機器來勢洶洶搶飯碗,當然要一探敵人的虛實。據瞭解,機器翻譯的歷史始於1950年代,半個世紀下來,新的機器翻譯方法大量湧現,除了谷歌的翻譯軟件,微軟、百度、搜狗等搜索引擎也相繼開發具有多種語言互譯功能的翻譯工具。如今AI科技滲透我們日常生活的各層面,就連翻譯界也掀起了革命浪潮。
近年有關機器翻譯能否取代人工翻譯的課題引起頗多爭議。相對於人工翻譯,機器翻譯的優勢是成本低速度快,具備語言自動切換功能。AI的發展也令機器翻譯大幅躍進,準確度越來越高,在特殊領域的應用也越來越廣泛,確實不能低估機器翻譯取代人工翻譯的可能。
不過,機器翻譯仍有許多盲點。翻譯的最高境界是“信達雅”,對於學術論文或文學作品等高端翻譯,目前的機器翻譯技術還無法勝任,必須依賴人工翻譯處理。人類的語言系統十分複雜,尤其漢文化更是博大精深。漢語言的寓意豐富多彩,機器翻譯或能做到達意,卻還達不到預期的水平。比如古詩詞,機器怎能譯出“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的澎湃氣勢?
一般而論,語言帶有主觀的感情色彩,不同的語言有不同的語法規則。在翻譯過程中,可能遇到源語(Source Language)中出現雙關語、隱喻之類的修辭,需要譯者仔細推敲反覆分析,才能使用恰當的目標語(Target Language)傳達出去。語言間細微的差異,機器是不可能辨識的。
機器翻譯無可避免地存在著誤譯、漏譯、表達生硬等侷限,經常出現直譯的錯誤。機器可能替代一些重複較大、質量要求較低的翻譯,如天氣預報、旅館預約或交通信息,但不可能完全取代文學作品等高端翻譯。說白了,機器仍處於輔助地位,屬於電腦輔助翻譯工具。
如何突破語言障礙,讓機器完成自動翻譯,實現無障礙自由通信,乃是人類長久以來的夢想。可以預期未來的機器翻譯系統能夠輔助翻譯人員提高翻譯效率,但要實現高質量全自動機器翻譯處理語言問題,恐怕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在可預見的未來,機器無法取代口筆譯人員的工作。
至於那些依靠機器做作業的學生,還是那句老話:一分耕耘一分收穫,不耕耘就沒有收穫。學語言要下死工夫,沒有捷徑可言。
更多文章: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