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曼谷該住在哪裡?住處離辦公地點近一點好還是遠一點好?
考慮了種種因素後,我選擇住在曼谷市邊緣一個幽靜的社區。長達1小時的日常通勤時間,每天清晨我從那擁擠不堪的BTS空鐵車廂逃出來,汗流浹背,跟摩托騎士表明要去“U.N.”,戴上頭盔,跨上摩托德士後座。再順手解開襯衫幾顆紐扣,讓汗溼的襯衫在抵達目的地前風乾。
ADVERTISEMENT
當年以旅人身分來曼谷時,絕不敢搭乘摩托德士,一是怕對方亂收費,二是常常看到摩托騎士們彷彿不要命地在車陣中奔馳亂竄。不過在曼谷上班後,很快地我便臣服於其便利。好處是省時間,壞處是那不知多少人用過的頭盔會把頭髮壓得扁塌塌的,枉費我苦心模仿泰國男生的帥氣髮型。(又一個小資的埋怨?)
今早當我沮喪地頂著一頭又扁又塌的頭髮走進辦公室,上司突然拋來一句:“待會你隨同大老闆去跟難民會面。”他口中的“大老闆”,指的是聯合國難民署駐曼谷辦事處的高級專員P。還未來得及做任何準備,半小時後我已經敬畏地與P坐上難民署的專車,一路開往難民臨時住所。
車子從高速公路駛入狹窄曲折的小路,來到郊外不知名的社區。簡陋逼仄的居住環境,和遊客熟悉的曼谷是截然不同的兩個世界。
今天我使用了兩種口譯方式。當P講解難民署最新的措施,我先是用交替傳譯(consecutive interpretation)的方式,意即發言人在發言過程中,每說完一段話後暫停,之後我將發言人的發言翻譯成目標語言。這個過程需要記筆記,在發言人發言過程中將所聽到的關鍵訊息寫下來,以此確保不遺漏任何訊息。
最後輪到難民們輪流發問問題,我緊挨P身旁,轉而以耳語同傳(whisper interpretation)的方式,一邊聽難民的詢問,快速理解並翻譯成英語,輕聲地傳達給P。當P回答時,我又轉用回交替傳譯的方式,將P的答覆用華語翻譯給難民。
短暫的會面結束後,我口乾舌燥,像是說了一整天的話。明明全程坐著,卻是頭皮發麻,渾身疲累。同事體貼遞上一支礦泉水,說是時候打道回府了。
窗外的景色又逐漸熟悉起來,車子駛入曼谷寬闊的高速公路時我在想,尋求庇護者逃難至泰國,或許也曾苦惱該住在市區還是郊區。在市區容易掙口飯吃,方便尋求人道組織的援助,但必須冒著因非法滯留而被警方取締的風險;藏身於郊區,人身安全較有保障,但日常生活必需品和服務的不足是切身的問題。
每一個決定都會帶來不同的後果。但事實上我知道,有時人們根本沒得選擇。
更多文章: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