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见到陈伟团之前,我一直以为对影视业幕后工作者而言,为这领域带来革命性变化的,也许是3D等听起来华丽炫目的影视技术。
陈伟团是资深摄像师,同时也是导演,亦涉足灯光的工作。他将影视新技术分为两种,一种是带来观影新体验,比如3D、4DX等等;一种则是改善幕后工作人员的技术。
ADVERTISEMENT
以影视工作者的角度来说,相比起酷炫的特效,陈伟团更注重实用的技术,比如“无线图传”的出现,便大大提高了剧组各个岗位的工作效率。
在过往的拍摄现场,需要用电线将摄像机与导演的监视器连接起来,让导演可以实时看到摄像机拍摄到的画面。
而“无线图传”顾名思义,就是不再需要电线,只要在摄像机上安装一个发射器,摄像机便能将视频讯号发送到已经安装了接收器的监视器上。
不就是少一根电线而已吗?区区一根电线,足以改变剧组人员的工作方式。
“有时候线不够长,就得移动导演的监视器,挪近一点。”
“当然,比较正规的剧组会有很长的电线可以拉到很远,但电线很容易出问题,比如被踩坏,有的地方空间条件不适合拉线。”
他介绍,现在无线图传和手机App结合后,大大地减轻剧组人员的工作量,“方便”这优点在一些人手不足的小剧组尤其显著。
“假设在大剧组,摄像师在摄像机的位置看着监视器,口头‘遥控’助理调整道具的位置,但小剧组的话通常身兼多职,要跑来跑去,现在只要掏出手机看app上的画面,就能直接调整,不用再反复往返到荧幕前查看。”
一个功能可以协助美术组、道具组调整道具位置;有助于副导演在调度临时演员的走位;便于灯光师调整灯光,查看是否穿帮等等。
LED灯和钨丝灯,哪个更好?
陈伟团提及,过往由于考虑到色彩还原的因素,他们并不会将LED灯投入到影视拍摄中。
“阳光的色彩还原度达100%,大部分的光线是无法达到的。以前LED的还原程度只有80%左右,不是看起来不好看,而是怪,有些假。”
但如今LED技术愈发成熟,色彩还原度已经高达97%至99%,肉眼上无法辨别出有何差异,于是LED灯便具备极大的优势,即耗电量小,光线却足够亮。
“以前通用的钨丝灯,用电量非常大。若觉得不够亮,要再加灯,就得多搬一台发电机到现场,还要算会不会跳闸。LED灯则不需要。”
他指了指周遭放置的灯,道:“我这里最大的灯才500瓦特,但(亮度)已经接近1500瓦特。”
使用LED灯,意味着他们可以在电脑,甚至可在手机上直接控制灯光的开关、模式、亮度等等。
“以前灯光师也要带几个人进组,现在人力不足的情况下,(这技术)让我们轻松一点。”
不过,钨丝灯仍有不可取代之处。
“以方便度来说,LED是方便。只是就质感而言,钨丝灯的光线拍摄出的成品会比较好看。因为它的发光原理是靠发热而发出亮光,是自然发光,LED并不是,所以会有颜色性的问题。”
他曾试过从几部作品中,以肉眼成功辨别出何者是LED灯或钨丝灯拍出的成品,因而有此感叹。
“比较浪漫的追求是,我想用钨丝灯,虽然它没那么方便、用电量大,让大家觉得很热等等。但如果没有这种追求,只要求方便、有效率、省钱,那就是LED灯。”
科技进步模糊摄影器材的界线
走进陈伟团的工作室,目光所及之处都是摄影器材。原来在会面前一日才结束拍摄,拍摄的器材还来不及归整收拾,环顾四周,寻思着怎么不见那种影视剧里经常看到的摄像机?反而摆满了各式各样的照相机镜头,这是否意味着影像拍摄器材的选择渐渐出现变化?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趋势?
“我觉得各领域的消费型和专业型的设备越来越接近。以前这两个类型之间的界线是泾渭分明,落差会很大。”
消费型即是面向普罗大众,业余人群;专业型的市场目标自然是以此为生的专业人群。但随着科技的发展,两者的界线越来越模糊。
他以照相机为例,由于感应器、光学、图像处理等技术越来越进步,于是消费型的设备配置和成品越来越靠近专业型;而专业型的摄影机,操作方式和界面越来越简单,即使是普罗大众也会用,渐渐靠向消费型。
“所以到最后,消费型和专业型的区别在于使用上,像我们专业的人群在使用这些器材时会考虑收音的问题、怎么匹配讯号等等。”
“然后是心态上的不同。消费型人群可能就是今天拍不到,明天再来拍;我们是今天一定要拍完。”
因此,“急迫感”让专业型设备追求稳定,尽量减少状况出现。但这并不意味着消费型的器材质量较逊色。
“大学时,我曾跟老师讨论过关于专业型和消费型的差距。打个比方,我们怎么定义‘好车’?”
“法拉利跑车和挖土机哪台车好?法拉利吗?可是我要挖土的话,它能挖土吗?我要载货,那当然是货车比较好。所以专业型就是针对某种特定的需求,至于好不好,就要视乎你基于哪个角度来做比较。”
他笑说,现在有许多人会觉得手机拍照会比照相机拍照好看。手机照相功能具备美颜、滤镜、AI调色功能等等,即便不懂得照相技巧的人,随便拍拍也会很好看。
“用专业器材拍出来,赤裸裸的真相反而让大家比较难接受。因为追求的东西不一样。”
这也是专业型和消费型的区别,前者更追求还原和真实。
高清镜头下,如何化出完美妆容?
除了导演、摄像师、灯光师,被新科技影响的剧组工种还包括化妆师。
从事化妆师长达15年的洪慧珊,业务范围非常广泛,其中就包括影视剧、MV拍摄工作。
她坦承,从前化妆的步骤较少,但随着镜头越来越高清和科技的变化,化妆的步骤和产品亦逐渐增多。
以底妆为例,以前只要粉底液和遮瑕膏就能打天下,现在还有妆前乳(make up base)、素颜霜、不同的粉底、各种款式的遮瑕膏等等。
由于化妆的步骤和细节增加了,相比起过往的浓厚显老,如今的妆容会比较轻薄精致,持妆也更长久。
“然后是眼睫毛,以前只要用一整片的假睫毛就可以了,现在要一根一根贴,会需要更多的时间。”
“一来是使用者会更舒服,二来比较自然,尤其是在高清的镜头下。这也是很大的区别。”
不过,新科技的出现,也不仅仅是增加她的工作程序和工作时长,有时候还能减轻她的负担。
“现在后制开始有美颜这些功能。虽然很多工作小细节增加了,但一些我们无法做到的东西,美颜可以帮上忙。”
比如,演员的皮肤状态欠佳,脸上有凹凸不平的坑洞、皱纹,化妆师纵有神之手亦难以完美地遮盖,需要靠灯光、后制的美颜来处理。
“很多剧组是不会事先告诉我们后制会不会用美颜,除非是很熟悉的剧组人员才会跟我们透露。”
另外,绿幕的使用也减轻了她们的工作量。
“(绿幕拍摄)艺人不会那么容易流汗。(外景)烈日暴晒他们流很多汗,除非是要表现他们流汗的状态,如果只是寻常走路的镜头,我们要不断帮他们擦汗、补妆,要准备的物品就更多。”
相关报道:
【科技助力电影造梦/01:发展变革篇】当影视遇上科技…… 电影梦工厂百年革命
【科技助力电影造梦/03:体验意义篇】当影像遇上超高清…… 观众能否身临其境体验?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