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副刊

|

专栏

|

文化空间

|

地方DNA

|
发布: 7:00am 09/05/2022

咖啡

地方DNA

卓衍豪

双溪比力

源记号

咖啡

地方DNA

卓衍豪

双溪比力

源记号

卓衍豪/讓“困境”變成“解方”

文:卓衍豪 图:卓衍豪/源记号提供
卓衍豪/让“困境”变成“解方”
“源記號”的靈魂人物張春宏,如今還在生產業上兢兢業業,創造價值。

我趁“報復性旅遊”大爆發之前去了一趟雙溪比力(Sungai Pelek),那是一個離“方便”、“爆紅”有點距離的地方,不遠處的丹絨士拔(Tanjung Sepat)幾年前是國內旅遊的熱點,到情人橋去拍照,大啖海鮮是許多遊客的標準動作;隔壁的雪邦(Sepang),有“火龍果之鄉”美喻,隨處可見火龍果園、販售火龍果的路邊攤,魅力也不俗;夾在中間的雙溪比力(Sungai Pelek),總不能只跟大家介紹“我們是在雪邦隔壁的雙溪比力”、“我們的特點就是沒有特點”……

我事隔多年後二度到訪雙溪比力是因為。咖啡作為全球重要的經濟作物,適合低海拔地區生長的賴比利卡(Liberica)咖啡豆被引進馬來亞時,曾經一度成為當年農業的重要支柱之一。賴比利卡和阿拉比卡(Arabica)、羅布斯塔(Robusta)是全世界的3大咖啡豆品種,話雖如此,賴比利卡今天的產量卻佔不到1%,而馬來西亞是少數賴比利卡咖啡豆的生產國,雙溪比力則是馬來西亞少數仍保留咖啡種植產業的地區之一。

ADVERTISEMENT

卓衍豪/让“困境”变成“解方”
“源記號”第三代其中兩位負責人張璘婷(左)和張曉慧(右)。

現今的馬來西亞咖啡種植業,面對咖啡農年紀偏大,以及過往咖啡由生產到消費所創造的價值(價格)偏低,讓咖啡種植面積逐年減少的困境,我就曾在家鄉居鑾附近的巴羅、沙翁等新村地區,在專人帶領下參觀過廢棄的咖啡園。在講求在地化、獨特性的“在地全球化”(Glocalization)年代,賴比利亞豆佔全球咖啡豆產量1%,以及馬來西亞作為少數賴比利卡咖啡豆的生產國──“少”既是困境,也是解方。

1943年,張和華在雙溪比力創立“源記號”,後來傳給兒子張春宏,2021年第三代的張曉慧和姐姐張悠映、妹妹張璘婷接下棒子,將“源記號”由一個咖啡生豆製造廠,轉型成擁有自有品牌,今年更進一度擁有咖啡館的新村品牌。曉慧說,“雙溪比力靠近河和海,咖啡樹同時吸收鹹淡水的滋養,所以種出來的咖啡豆味道特別有層次感。在最輝煌的年代,這裡有超過200戶人家從事咖啡種植,有近十家咖啡生豆製造廠,如今只剩下源記號一家。”

卓衍豪/让“困境”变成“解方”
像Mojito一樣的品嚐方式,鹽以椰絲取代,顛覆了南洋咖啡的喝法。

雙溪比力“咖啡村”的光輝歲月曾有風土條件護航,如今僅存的唯一併不是絕境,說不定也是曙光。第一屆的“雪州新村好品大賽”,“源記號咖啡”的掛耳包產品憑著把雙溪比力的地貌景觀、風土條件化為設計元素,並將擁有超過60年傳統咖啡製作經驗、仍在生產線上兢兢業業的張春宏的手藝和匠人精神,提煉成味覺的菁華,獲得評審的一致青睞,勇奪資深組亞軍。

我因為品嚐了“源記號”層次感豐富的咖啡滋味,加上他們貼近市場需求的品牌視覺印象,立刻變成雙溪比力的“關係人口”,讓我更進一步想要認識這座小鄉鎮。新村裡的“源記號”咖啡館,如今是當地人聚集用餐的地方,掌管咖啡館事務的璘婷也將自家的咖啡研發成多種品嚐的方式,結合十幾年的餐飲業經驗,提供全新卻大馬味十足的用餐體驗,現在還努力嘗試跟其他新村產品作跨界合作。

日本地方設計始祖級大師梅原真秉持“負負得正”法則,常常做出“絕處逢生”的設計,我心目中的“源記號”是鄉鎮品牌“絕處逢生”的模範生。鄉下的未來在哪裡?傳統行業的春天何時出現?年輕人都是草莓族?很多人只出一張嘴,只有少數人在做。那些少數認真的人,需要的不是噓聲,而是掌聲以及更實際的支持。一條由傳統出發走向未來的道路,是一條社會正向價值的傳播串起來、牢不可破的永續生態鏈。

卓衍豪/让“困境”变成“解方”
獲頒“雪州新村好品大賽”資深組亞軍的掛耳包產品。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