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要造福百姓,朝野双方应该把焦点放在经济与民生课题,特别是在衣食住行的基本需求上。
第15届全国大选的脚步越来越近,有分析指最快可能于今年底进行。随着通膨不断升高,国人开始感受到巨大的生活压力。因此民生与经济课题,理应成为来届大选的焦点。
ADVERTISEMENT
2022年是通膨肆虐的一年。特别是食品的价格,在短短的几个月内以双位数的百分比狂飙。数年前,两菜一肉的杂菜饭算是正常的一餐。如今呢?唯有少吃一菜或一肉,才能维持等价的开销。所谓“勒紧裤腰带过日子”,看来已不再是一个比喻了。
如今既然大选已近,各个政党是时候提出务实的经济与惠民方案。像是如何稳定马币、如何稳定物价、如何提高食物安全、如何照顾不同收入群体的需要等等,才是值得双方唇枪舌剑的课题。
精明的政客们应该了解到,真正的焦点永远是人们的肚子。因此,若是要造福百姓,朝野双方应该把焦点放在经济与民生课题,特别是在衣食住行的基本需求上。
据美国知名作者与经济学家詹姆斯·瑞卡兹(James Rickards)预测,食品与货物短缺还会持续恶化。除了大量购入实体黄金外,他甚至还购买了3个大型冷冻冰箱来囤积食品。请注意,笔者没有散播恐慌之意;在此仅想表达食物安全与经济课题,已严峻至足以成为下一届大选的主题。
是的,高昂的食品价格往往不但会引发社会动荡,还会动摇当权者的地位。
2011年12月17日,突尼西亚的一名蔬果商贩点火自焚,最终导致社会动乱。这一件事被视为引爆阿拉伯之春的催化剂。然而,早在事件发生的4天前,新英格兰复杂系统研究所的学者Yaneer Bar-Yam就预测了这场动乱,并预先知会了白宫,
他是如何办到的呢?原来,他透过突尼西亚当地的食品价格建立了一个数学模型。一旦食品价格飙升至特定的临界点时,按历史就能预测将引发社会动乱。
1789年7月14日,法国人民攻占巴士底监狱。巴士底事件被认为是法国大革命爆发的象征,因此7月14日也被定为法国的国庆日。但无论是巴士底事件或是阿拉伯之春,都离不开高涨的物价。说穿了,人们“肚子饿”才是所有动乱背后强大的导因。
对于粮食安全,要数中国政府最为积极应对。面对中美贸易战、疫情与俄乌战争的压力,中国早已大量地囤积粮食。据报道,人口占全球比例不到20%的中国,却囤积了全球一半以上的玉米和其他谷物。当然,这也间接导致全球的粮食供应愈加吃紧。
但关键问题是,大马政府又做了什么?
面对不断恶化的粮食危机、高物价与生活压力,未来的政权有何打算?因此,哪家政党能够给出纯熟的论述与蓝图,就值得我们的选票!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